A. | 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甲状态时,图Ⅰ中发生a、d、h、g过程 | |
B. | 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中乙至丙段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氧气浓度 | |
C. | 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丙点状态时,叶绿体内消耗的CO2来自图Ⅰ中b、h、c过程 | |
D. | 图Ⅰ物质A是酒精 |
分析 图Ⅰ分析可知,左图是线粒体,右图是叶绿体.a表示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表示细胞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c表示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d表示叶绿体释放的氧气,e表示细胞释放到大气中的氧气,f表示细胞从大气中吸收的氧气,g表示线粒体吸收的氧气,h表示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
图Ⅱ分析可知,甲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a;乙点: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c;丁点: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共同加入叶绿体,即进入叶绿体的二氧化碳总量是h、c、b;甲乙之间: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a、c;乙丁之间: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共同加入叶绿体,即进入叶绿体的二氧化碳总量是h、c、b.
解答 解:A、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甲状态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Ⅰ中发生a、f、h、g过程,A错误;
B、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中乙至丙段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误;
C、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丙点状态时,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绿体内消耗的CO2来自图Ⅰ中b、h、c过程,C正确;
D、图Ⅰ物质A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注重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抓住动态过程中变化的主体,明确主体变化的特点、原因、意义等,特别要明确动态过程中相关“点”,及其顺序关系,还要注意动态过程中有关“量”的变化.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辽西五校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既可用于基因重组技术又可用于细胞融合技术的是( )
A.病毒 B.纤维素酶
C.聚乙二醇 D.质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厦门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K+外流是大多数祌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的主要原因
B.正常机体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C.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关系密切
D.大脑皮层H区受损则无法形成听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八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四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的分别是( )
A.4,2 B.3,2 C.2,4 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
B. | 若Ⅲ-7与Ⅲ-8结婚,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frac{2}{3}$ | |
C. | I-2与Ⅱ-6基因型不同 | |
D. | 该遗传病在男、女群体中发病率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红花宽叶 | 白花宽叶 | 红花窄叶 | 白花窄叶 | |
雌株 | $\frac{3}{4}$ | $\frac{1}{4}$ | 0 | 0 |
雄株 | 0 | 0 | $\frac{3}{4}$ | $\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 |
B. | 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
C. | 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 |
D. | 色氨酸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色氨酸的密码子是ACC | |
B. | tRNA分子的碱基都能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 | |
C. |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 | |
D. | 图中b结构相对于d向左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