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1:图中肌梭是感受器,肌肉是效应器,还有传入神经和两种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分析图2,①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②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胞体,③表示突触后膜,④表示轴突,⑤表示突触小泡,⑥表示突触小体,⑦表示线粒体.
解答 解:(1)图示牵张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是与生俱来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要通过突触来传递兴奋,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能维持一段时间,是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据图分析,⑤表示突触小泡,所包含的物质称为神经递质,可与①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作用改变[③]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钾离子外流产生静息电位.维持该离子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⑦]线粒体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故答案为:
(1)非条件 脊髓
(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神经递质 ③突触后膜 钾 ⑦线粒体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以及基本方式,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点,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综合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难度较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光强(mol光子/m2•s) | 0 | 10 | 25 | 50 | 100 | 250 | 500 | 600 | |
放氧速率 (μmolO2/m2•s) | A叶片 | -20 | -10 | -5 | -1 | 6 | 15 | 28 | 35 |
B叶片 | -2 | -0.5 | 1.5 | 3 | 6 | 10 | 12 | 11 |
A. | 当光照强度为50 mol光子/m2•s时,A植物中能够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而B植物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
B. | 当光照强度为500 mol光子/m2•s 时,制约植物A和植物B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均为CO2的浓度 | |
C. | 当光照强度超过100 mol光子/m2•s后,A植物的光合速率开始大于B植物,说明A植物更适合在强光环境中生活 | |
D. | 植物B在光照强度为500 mol光子/m2•s 时,光合作用最强,且为14μmolO2/m2•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基因所决定的 | |
B. |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 |
C. | 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膜通透性改变,呼吸速率减慢 | |
D. | 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只有一种 | B. | 两种,1:1 | C. | 三种,1:2:1 | D. | 四种,1:1: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环境激素”可能通过干扰激素的降解导致激素含量过多 | |
B. | “环境激素”只能通过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机制影响健康 | |
C. | “环境激素”可能导致激素分泌不足 | |
D. | 污染的河流中出现雄性化雌鱼,可能环境中存在类似雄性激素的“环境激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如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 个体的概率为$\frac{1}{6}$ | |
B. | ![]() 如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 |
C. | ![]() 如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 |
D. | ![]() 如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 四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子女与父母的性状总有一些差异,这些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 | |
B. |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和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
C. | 四倍体马铃薯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 | |
D. | 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8个碱基对,不属于基因突变,应属于染色体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