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鼠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实验材料,弯曲尾(B)对正常尾(b)显性。遗传学家针对小鼠的尾形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实验:
实验一:
父本 | 母本 | 子一代 |
弯曲尾 | 正常尾 | 弯曲尾(♀)∶正常尾(♂)=1∶1 |
实验二: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到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说明:①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后,B不表达,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②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请回答:
(1)实验一中父本的基因型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遗传学家认为该DNA片段插入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见下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方案: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1:1:1,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可能性;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
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可能性;
④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4种可能性。
【答案】XBY XbXb 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3:1:3:1(或弯曲尾:正常尾=1:3) 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1:1(或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1:1) 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2:1(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2:1)
【解析】
根据表格子代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说明小鼠尾形表现与性别有关,基因应该位于X染色体上,且正常尾为隐性性状,弯曲尾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BY、XbXb。
(1)根据实验一,子代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说明小鼠尾形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是XBY、 XbXb。
(2)②如果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即插入到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XbY)杂交,后代中有1/2的个体含有该DNA片段,1/2的个体不含有该DNA片段,含有DNA片段的个体,B不表达,雌雄性弯曲尾中有1/2的个体表现为正常尾,后代表现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3:1:3:1(或弯曲尾:正常尾=1:3)。
③如果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可能性,即插入到与B基因所在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全为正常尾,不会出现弯曲尾,且雌雄比例为1:1(或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1:1)。
④如果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4种可能性,即插入到B基因中,则B基因破坏,如果还存在b基因则表现型为正常尾,如果没有b则死亡,后代表现型为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2:1(或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2:1)。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病的遗传系谱图,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Ⅱ-3与Ⅱ-4结婚后,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A. 15/32 B. 8/9 C. 15/16 D. 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红鲫和鲤鱼都是二倍体淡水鱼。为培育优良的淡水鱼新品种,科研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请回答问题。
(1)红鲫与鲤鱼不是同一物种,自然条件下存在____________。
(2)人工培育红鲫与鲤鱼进行远缘杂交时,发现F1和偶然得到的F2都是二倍体杂交鱼,但在F3中出现了四倍体鲫鲤。推测其原因可能是F2的雌雄个体均产生了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的配子,随机结合后产生的F3中便出现了四倍体鲫鲤。研究人员观察四倍体鲫鲤有丝分裂中期的装片时,发现其染色体由________组成,验证了上述推测。
(3)雌核二倍体是指灭活的精子激活卵细胞发育成的后代。图中经辐射处理的精子中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_______变异。
(4)为培育出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优点的改良四倍体鲫鲤,科研人员诱导F3的四倍体鲫鲤进行减数分裂,其同源染色体________后,形成了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诱导形成雌核二倍体后,雌核二倍体仍能形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________的形成受到抑制,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5)改良的四倍体鲫鲤与红鲫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请说出你的观点,并加以验证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Rubisco是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酶,具有催化羧化反应和加氧反应两种功能,其催化方向取决于CO2和O2的浓度。当CO2浓度高而O2浓度低时C5与进入叶绿体的CO2结合,经此酶催化生成2分子的C3,进行光合作用;反之,C5与O2在此酶催化下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PG(C2),C2在相关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其他代谢产物。科学家把这种在光照下叶肉细胞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
(1)叶肉细胞中C5固定的CO2可以来自光呼吸、__________和__________。C5固定CO2生成C3的过程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
(2)在强光下,叶片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时,气孔关闭,植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此时叶肉细胞光呼吸强度将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发现将烟草的叶片照光后移至黑暗环境,短时间内(约1分钟)出现CO2释放量急剧增高的现象,随后释放量减少至与黑暗环境一致,如下图所示。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烟草叶片光合作用__________。其中图形C的面积表示__________(填“细胞呼吸”或“光呼吸”或“细胞呼吸和光呼吸”)释放的CO2量。移至黑暗环境后,前1分钟内释放的CO2来自__________(填“细胞呼吸”或“光呼吸”或“细胞呼吸和光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根部细胞中既含有乳酸脱氢酶又含有乙醇脱氢酶,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如图是玉米根部细胞在无氧气和氧气充足时细胞呼吸生成二氧化碳的相对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玉米根部细胞无二氧化碳的生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玉米根部细胞生成二氧化碳的相对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使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2)d~e段玉米根部细胞生成二氧化碳的相对速率较高的原因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该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观察此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形态和分布时可使用____________染液。
(3)某兴趣小组想要验证该过程中产生了酒精,可使用橙色的____________溶液,观察其变成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 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该图可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 该图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不同指标。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B.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C.图1、2、3中的a、c、e点生存斗争最激烈
D.图2和3中的c~d段、e~f段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图示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体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条带1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
条带2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图乙
A.条带1代表a基因显示的条带,个体2的基因型是Aa
B.该家系中个体10的条带与其父母的不符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个体11的基因型是aa,是父母基因重组导致的
D.个体9与白化病患者所生儿子患病概率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示果蝇染色体上的基因:灰身(C)对黑身(c)为显性。纯合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只黑身果蝇(甲),果蝇甲可能是亲本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缺失造成的。科研人员又增加果蝇乙(CC)进行相关实验,弄清了出现果蝇甲的原因(假定对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活力相同)。
(1)合理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