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如图为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根据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
(1)皮肤感受器受针扎做出缩手反射过程中,①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2)若A与B是完成膝跳反射的2个神经元,则A叫做传入(感觉)神经元.
(3)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若A、B都是脑神经细胞,则图中的②除了可表示神经递质受体外,还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受体.
(4)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的两种功能.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3、受体具有特异性,即一定的受体只能与一定的信号分子结合.
4、细胞膜的功能有三: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5、分析题图:图为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B间兴奋的兴奋的传递方向为A→B.

解答 解:(1)①处神经纤维膜在未接到兴奋刺激时的电位为静息电位,即膜外电位为正电位膜内电位为负电位,①处神经纤维膜在接到兴奋刺激时的电位为动作电位,即膜外电位为负电位膜内电位为正电位,兴奋经①处神经纤维膜传递过后①处神经纤维膜又会恢复为静息电位,即又恢复为膜外电位为正电位膜内电位为负电位的状态,所以皮肤感受器受针扎做出缩手反射的过程中,①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2)由以上分析知,A、B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B,若A与B是完成膝跳反射的2个神经元,则A叫做传入(感觉)神经元.
(3)受体具有特异性,即一定的受体只能与一定的信号分子结合,由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若A、B都是脑神经细胞,则图中的②除了可表示神经递质受体外,还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受体.
(4)题图中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位于A细胞)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位于B细胞),这样兴奋就从神经元A的轴突传递给神经元B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的两种功能.
故答案为:
(1)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2)传入(感觉)
(3)(甲状腺)激素受体
(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

点评 本题结合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突触)的放大图,考查突触的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和细胞膜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细胞膜的功能、理解兴奋的传递或传导特点、结合相关知识解读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人胰岛B细胞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是因为该细胞中无血红蛋白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回答下列与人类遗传病有关的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含致病基因的人,可能(填“不可能”或“可能”)患有遗传病.
(2)若某人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但其双亲均不含致病基因,则导致其患病的变异类型属于可遗传变异,若变异过程发生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则其后代不一定(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含有控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原因是其原始生殖细胞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3)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其中Ⅰ一2的患病情况未知,Ⅰ一4致病基因鉴定结果已出,为纯合子.从6个体和7个体的表现型可知,该遗传病一定不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从5个体的表现型可知,Ⅰ一2一定含有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患有该遗传病;Ⅱ一6和Ⅱ一7再生一胎即使不患病,也有$\frac{2}{3}$的概率携带致病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人类第7号和第9号染色体间可发生易位,如图1所示,但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变化;后代若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3体”(细胞中出现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有3份),则表现为痴呆病患者,若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则会使孕妇早期流产.图2为第7号和第9号染色体间发生易位而导致后代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Ⅰ-2、Ⅱ-2为图1所示染色体易位携带者,Ⅱ-1为染色体正常.

(1)Ⅱ-2的染色体组成是77+99-;Ⅲ代中流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是7799-;Ⅲ-1的染色体组成是77+99.
(2)若Ⅲ-3已出生,其为7号和9号易位的染色体组合的概率是$\frac{1}{3}$.Ⅱ-2与Ⅱ-1再生一个染色体正常孩子的概率为$\frac{1}{4}$.
(3)为防止生出患遗传病的孩子,婚前应进行遗传咨询,其基本步骤是:病情诊断→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再发风险率估计→提出预防措施.
(4)为了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需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的检测手段有羊水检测、B超检查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小鼠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其遗传家系图如图.甲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4和Ⅱ4无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病的遗传特点相同,均与性别无关
B.II1和III4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XB
C.IV1基因型为AaXbYB的概率是$\frac{1}{8}$
D.IV1为雌鼠时,同患两种病的概率是$\frac{1}{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寒冷刺激时,神经细胞A分泌的m与垂体细胞的受体结合,调节细胞内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具膜细胞器活动增强,进而使该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填激素名称)的量增加.
(2)手术创伤后,机体调节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从而降低能量消耗来促进术后恢复.此过程中,血液中p的浓度应下降(上升、下降),神经细胞B分泌的n应能抑制(抑制、促进)垂体细胞的分泌.
(3)电刺激神经元C时,会引起C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激素分泌量增加,该过程不属于(属于、不属于)反射.
(4)若持续电刺激神经元C一定时间,图中激素p、m(填字母)浓度会降低,因为激素的分泌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5)通过上述现象可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而当人受到惊吓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会瞬间增加,这主要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3和Ⅱ-8家庭均无乙病患病史.请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显性基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色体隐遗传病.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
(2)若Ⅱ-3和Ⅱ-4想再生一个孩子,从已学遗传学知识推测,所生小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frac{1}{2}$,不患病的概率为$\frac{3}{8}$;
(3)若Ⅲ-9和Ⅲ-11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
①Ⅲ-9采取下列哪种措施D(填字母),原因是后代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正常;
②Ⅲ-11采取下列哪种措施C(填字母),原因是后代儿子有可能患乙病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校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遂宁期末)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滥用抗生素会使得“耐药性”细菌发生定向变异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是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C.神经递质能够识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B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记忆细胞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