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乙图:乙图为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在A~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密度为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种群密度在C~E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为E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解答 解:(1)由图甲可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在生物群落.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图中“→”表示能量流动方向.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000kJ,根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图中第三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1000×10%×10%=)10~(1000×20%×20%=)40 kJ.
(3)在草→兔→狼中,草的“绿色”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净增长量=出生率-死亡率,由图可知,C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当E点时出生率=死亡率,达到K值.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当环境阻力变小时,K值会增大.
(5)当种群密度从A-E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S”曲线增长,当种群数量小于1/2K时,增长率逐渐增加,当种群数量大于1/2K时,种内斗争增大,增长率降低.种群中成年个体平均重量的变化趋势是先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
(6)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物种丰富度增加,生产者的种类丰富和数量增多,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故答案为:
(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生物代谢产生的部分能量不能被再利用)
(2)10~40 kJ
(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C E 减小
(5)先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
(6)大于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明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识记群落演替的特点;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R、S、N、O在果蝇所有体细胞中都表达 | |
B. | R、S、N、O互为非等位基因 | |
C. | 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 |
D. | 基因R、S、N、O中$\frac{A+T}{G+C}$的比值一般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有机物 | 检测试剂 | 现象 | 注意事项 |
淀粉 | 碘-碘化钾试剂 | ①蓝色 | / |
可溶性还原糖 | ②本尼迪特试剂 | 红黄色沉淀 | 需 ③水浴加热 |
油脂 | 苏丹Ⅲ染液 | 橙黄色 | 需使用 ④显微镜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⑤紫色 | 先加A液,再加B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则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呼吸强度 | |
B. | 若横坐标可表示温度,则图②纵坐标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 |
C. | 若横坐标可表示K+的浓度,则图③纵坐标表示K+出入红细胞的速率 | |
D. | 若横坐标可表示O2的浓度,则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对K+的吸收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2}$ $\frac{1}{4}$ | B. | $\frac{7}{16}$ $\frac{1}{8}$ | C. | $\frac{15}{16}$ $\frac{1}{16}$ | D. | $\frac{15}{32}$ $\frac{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 | |
B. | 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 |
C. | 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 |
D. | 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溶菌酶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