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所以植物如果长期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B.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将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开
C.叶绿素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紫红色四种,已知花色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其控制色素合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母本_______(需要╱不需要)去雄,套袋的目的是________。
(2)基因型AaBb植株的花色是_____,其自交后代(F1)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约为1/4(不考虑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由此________ (能╱不能)判断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若AaBb植株的自交后代(F1)中有一半是紫红花植株,说明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两种类型。请依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进行分析。
①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紫红花:白花=________,则为第一种类型。②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则为第二种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
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图中甲、乙
所示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表示激素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并且乙图的调节比甲图更准确、更迅速
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图所示的作用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l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一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在25℃、不同光照强度下净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净光合作用速率是指总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之差。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过程③属于光合作用的 阶段,有氧呼吸产生能最最多的过程为 (填序号)。
(2)图2中B点时,该植物总光合作用速率 (填“>”或“=”或“<”)呼吸作用速率。
(3)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完成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 (填序号)。
(4)图中过程②的发生场所是 。
(5)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10小时,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小时,则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研究发现了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其中美国的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对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起调控作用的“START”基因,请在下图中指出“START”基因起作用的时期是
A.ab B.fg C.de D.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B.细胞核的核膜有利于大分子物质如DNA分子的进出
C.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上第二次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
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秋•海兴县校级期末)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A.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它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它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并产生后代
D.它具有细胞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__________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__________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4)另一个科研小组利用相同技术进行同样的育种过程,却发现F2出现了不同情况,只出现3种表现型:只抗虫不抗倒伏、只抗倒伏不抗虫,既抗虫又抗倒伏;他们推测这是R基因和A基因整合在杂交细胞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造成的,请用遗传图解说明。
注:用(·)在染色体上表示相关基因位置,染色体上有抗倒伏基因用R+表示,没有用R-表示,染色体上有抗虫基因用A+表示,没有用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