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如图表示环境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据此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M点前限制玉米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与b点相比,a点时细胞中的C3含量较多
C.较长时间处于b点对应条件下时,细胞中的C5含量大于C3含量
D.图中信息显示,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光合速率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不同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M点之前两曲线重合,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图中表明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解答 解:A、图中M点之前两曲线重合,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A正确;
B、a、b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a点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三碳化合物生成较多,去路与b点相同,故a点时细胞中的C3含量较多,B正确;
C、较短时间处于b点对应条件下时,细胞中的C5含量大于C3含量,C错误;
D、图中表明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速率,而合理密植可以得到此目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对该图理解错误的是(  )
A.①过程需要光能与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参与
B.②过程利用的ATP还可以来自③过程产生的
C.③过程的氧化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
D.④过程的能量可被多种生命活动所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将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大豆植株分为两组,Ⅰ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照强度,Ⅱ组不做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段,Ⅰ组植株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e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与e点相比,f点时叶绿体内C5的含量高(填“高”或“低”).
(2)在图中所示各点中,c点时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若增加Ⅰ组的透光量(其他条件不变),c点应向左移.
(3)若Ⅰ和Ⅱ组实验过程中大豆植株的呼吸速率保持不变,则d点时大豆植株的呼吸速率为0.5mol•m-2•s-1.若Ⅱ组植株在d点时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比Ⅰ组更多,则此时Ⅱ组植株的总光合速率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Ⅰ组植株.
(4)根据该实验结果,提出在大棚栽种时提高该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是在dg对应的时间段(约1:30-3:30)进行遮光处理.
(5)从大豆绿叶中提取色素时,所得滤液颜色偏黄,则可能漏加的化学药品是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强,类囊体膜上合成NADPH加快
B.t2→t3,光合速率基本不变,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反应速率也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碳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C5化合物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是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标号,横线上填名称):
(1)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该类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有[⑤]叶绿体、[⑦]液泡.
(3)②结构为细胞壁,其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
(4)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10]核糖体.
(5)染色质存在于[⑧]细胞核中,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6)图中[④]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人体胚胎发育的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的卵裂属于无丝分裂
B.在基因诊断时常选取卵裂期的细胞
C.在试管婴儿产生过程中,桑椹胚或囊胚期是进行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期
D.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细菌、放线菌和蓝藻等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
A.没有以生物膜为基础构成的核膜和细胞器
B.遗传信息量少,以一个环状DNA分子为载体
C.体积小,进化地位原始
D.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自交,看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2)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花药离体培养技术,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幼苗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frac{1}{4}$.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4)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常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②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被标记.
(5)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单倍体植株.
(6)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子代不可育现象,这时可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B.膜外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兴奋从突触后膜传至突触后膜
D.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