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种群密度的调查、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1)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从而降低椿象的出生率,可见平腹小蜂可以减小椿象对荔枝的伤害.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导致害虫明显减少.
(3)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来看,腐生性昆虫为分解者,主要在(完成/促进)物质循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山绿豆耐阴性好,选择其与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 光能的利用率.
(4)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食物网的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故答案为:
(1)减小
(2)寄生、捕食
(3)(完成/促进)物质循环 光能
(4)恢复力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表3 | ||||
温度 /℃ | 最大净光合速率 /μmol O2•m-2•s-1 | 光补偿点 /μmol•m-2•s-1 | 光饱和点 /μmol•m-2•s-1 | 呼吸速率 /μmol O2•m-2•s-1 |
17 | 11.6 | 18.7 | 2101.6 | 0.85 |
20 | 12.1 | 24.2 | 1603.8 | 1.12 |
25 | 11.5 | 33.4 | 1726.5 | 1.49 |
30 | 9.8 | 59.7 | 2752.9 | 1.95 |
35 | 6.9 | 57.6 | 1429.5 | 1.6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 |
B. | 用普通噬菌体侵染32P和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 |
C. | 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4C | |
D. | 用普通的噬菌体侵染14C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4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材料 | 叶绿素a/b |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 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s-1 | 呼吸速率μmolCO2.m-2.s-1 |
突变体 | 9.30 | 0.32 | 5.66 | 239.07 | 3.60 |
野生型 | 6.91 | 0.28 | 8.13 | 210.86 | 4.0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方法 | 组别 | IBA浓度(mg/L) | 12d生根率(%) | 18d生根率(%) | 30d生根率(%) |
Ⅰ | 1 | 0 | 0 | 1 | 1 |
2 | 0.05 | 0 | 20 | 74 | |
3 | 0.1 | 0 | 12 | 50 | |
4 | 0.2 | 0 | l1 | 48 | |
5 | 0.5 | 0 | 10 | 47 | |
Ⅱ | 6 | 0 | 0 | 1 | 1 |
7 | 200 | 70 | 100 | 100 | |
8 | 500 | 4 | 90 | 91 | |
9 | 1000 | 0 | 87 | 8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
吲哚乙酸 | 0 | 3ppm | 3ppm | 0.03ppm | 0 |
细胞分裂素 | 0 | 0.2ppm | 0.002ppm | 1.0ppm | 0.2ppm |
花芽生长状况 | 仍是组织切块 | 形成愈伤组织 | 愈伤组织 分化出根 | 愈伤组织 分化出新芽 | 稍生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校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遂宁期末)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下达成的
B.需要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分工合作
C.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
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稳态也可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