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科学家发现,细胞可以转变成一种侵入性、液体状的状态,以随时在身体的狭窄通道(血管样通道)内移动,这种转化是由化学信号--溶血磷脂酸( LPA)触发的.目前,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阻断LPA信号,停止胚胎细胞的运动,而这一类似机制或许能在癌细胞侵袭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癌症患者的体细胞内都不含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癌细胞易转移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均减少有关
C.含有LPA受体的细胞都是癌细胞,在LPA的作用下可转变成液体状细胞
D.溶血磷脂酸与脂肪、葡萄糖一样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分析 1、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分裂增殖:永生不死细胞;
2)形态结构变化:扁球形;
3)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明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解答 解:A、癌症患者的体细胞内都含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错误;
B、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也会造成细胞容易发生转移,但不意味着癌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都会减少,比如部分载体蛋白的数量可能会增多(癌细胞代谢旺盛,消耗的养料多),B错误;
C、由题意可知:LPA也能作用于胚胎细胞,可见胚胎细胞也应含有LPA的受体,C错误;
D、溶血磷脂酸属于磷脂中的一种类型,与脂肪、葡萄糖一样都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徒步探险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在户外复杂条件下,人体内环境依靠“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维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高寒山区徒步探险中,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加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TRH)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产热抵御寒冷.此过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
(2)在丛林探险中,人体容易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它是一种嗜神经性较强的病毒.其遗传物质RNA进入细胞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DNA并在细胞中增殖后大量释放引发病毒血症.某些位于突触间隙的病毒与突触结构中的突触前膜上受体识别后进入神经末梢,在细胞中移动方向与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反向进行,最终入侵到神经中枢.
(3)正常人体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中激素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存在反馈调节调节.在缺少水源的荒漠戈壁中,若头部受伤失血且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伤者血量恢复正常更难的原因是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失水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析下表,可推测( )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班氏试剂

+

++

甲、乙混合

+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生长素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链脲佐菌素(STZ)是从链霉菌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是一个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常用药物.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STZ后,可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用于糖尿病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大剂量STZ导致胰岛B细胞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
(2)某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比正常人高,但也出现高血糖症状,可能原因有(至少写2点)靶细胞上缺乏特异性受体、受体不能与胰岛素结合、胰岛素结合受体后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用上述糖尿病模型研究该疾病.
(3)模型小鼠从进食后3小时开始出现精神不振,检测血糖发现低于正常水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为肝糖原,模型小鼠胰岛素含量较低,进食后血糖不能有效转化为肝糖原存储起来,进食3小时候没有充足的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所以血糖全低于正常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在适宜条件下,新鲜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第一步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和2.
第二步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 3%的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l mL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第三步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1号试管,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
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高温可使过氧化氢酶失活.
(2)该实验结果不能(填“能”或“不能”)达到对预期目的验证,主要原因是在第二步的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已经彻底分解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Aa(A对a完全显性)的某植物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四倍体;再将该四倍体产生的配子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判断组合是(  )
①最终获得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和3种基因型
②上述育种方式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③最终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④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为单倍体,不可育
⑤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是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细胞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均来自甲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基因肯定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
B.丙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
C.乙细胞和丙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该动物产生基因型为Aab的配子,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B.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犮生变化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