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②③④⑤⑥ | B. | ③④⑤⑥⑦ | C. | ①②③④⑥ | D. | ②③④⑥⑦ |
分析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 解:①单基因遗抟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①正确;
②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正确;
③近亲婚配会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③正确;
④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因此没有交叉遗传现象,④正确;
⑤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有影响,⑤错误;
⑥产前对胎儿进行染色体分析是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措施,⑥正确;
⑦伴X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⑦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识记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武汉高中毕业班四月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人体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等血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形成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一般是可逆的
B、造血干细胞能过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而实现自我更新
C、理论上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D、红细胞因细胞衰老导致细胞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 |
B. | 在该图所有生物中C种群的数量最多 | |
C. | 阳光、空气、水和所有生物构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
D. | 若C种群灭绝,则E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可能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48}$ | B. | $\frac{1}{88}$ | C. | $\frac{7}{1200}$ | D. | $\frac{3}{8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
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
C.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要经过4层生物膜
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 |
B. | 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 |
C. | 将生长素类似物涂在二倍体西瓜受精的子房壁上,能得到无籽西瓜 | |
D. |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④ | B. | ②④ | C. | ①③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核、液泡、中心体 | B. | 核糖体、细胞核、高尔基体 | ||
C. | 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 D. | 核糖体、内质网、液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