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A.

B.

C.

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出携带者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

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

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一上学期联赛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阿格雷得奖是由于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而麦金农的贡献主要是在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机理研究方面。他们的发现阐明了盐分和水如何进出活细胞。比如,肾脏怎么从原尿中重新吸收水分,以及电信号怎么在细胞中产生并传递等等,这对人类探索肾脏、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诸多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请分析回答。

(1)高中教材中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2)如果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表面,发现水分子和离子均不能通过细胞膜了,说明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化学本质都是

(3)如果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的电位发生变化,由题干中信息可知这种电位变化可能和细胞膜表面的 有密切关系。

(4)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去掉细胞膜上的某种物质,把该细胞置于7%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变化;在人体内,抗利尿激素通过调节肾小管、集合管壁细胞膜上该种蛋白质来维持体内此物质的平衡。由此说明该蛋白质参与运输的物质是

(5)有人在研究物质出入细胞的速率和各种条件的关系。请在下图中按要求绘出相关图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出现了两处明显的错误,体现在结构2和4上

B.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结构是5

C.在细胞分裂末期,7的活动增强,合成的物质组成结构8

D.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能连续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要构成三磷酸腺苷,只需要在①位置上再加上2个磷酸基团

B.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C.图示结构在细菌中共有4种

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制的的阐明奠定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B.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实验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某科研小组用X射线辐射野生型果蝇,诱变当代未出现新性状。将诱变当代相互交配,诱变1代也未出现新性状,但随机交配后的诱变2代出现了突变新性状残翅和卷刚毛(如下图所示)。已知控制翅型的基因用D、d表示,控制刚毛的基因用E、e表示,且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翅型和刚毛两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为 ,诱变1代随机交配,诱变2代出现四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做

(2)为筛选出纯合正常翅卷刚毛的果蝇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2代中正常翅卷刚毛个体与基因型为纯合个体杂交,选出后代表现型为 的亲本即可。

(3)将未处理的野生型果蝇与诱变2代中的隐性纯合果蝇交配得F1,再让F1雌雄互交,预期F1雌雄互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研究人员用X射线辐射野生型果蝇后,重复上述实验发现诱变2代中出现一只正常翅直刚毛雌蝇,其细胞(2n=8)中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配子。该果蝇能产生 种配子,再将该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交配产生F1,F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