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 |
B. | 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 |
C. |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
D. |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解答 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主要是太阳能,也可以是硝化细菌等生物进行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B正确;
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推动了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流动,但能量流动是不循环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明确物质是指元素而不是化合物,重点掌握物质循环的特点及实例--碳循环;识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 | |
B. | 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可能的是乙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 |
C. | 影响曲线ab段波动的自然因素有:气侯、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 |
D. | 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会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 |
B. | 图中ES细胞是由③分离来的,此外还可以从原始性腺中分离 | |
C. | 过程Ⅴ的结果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在于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 |
D. | 图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⑦⑤④③⑥ | |
B. | 单克隆抗体可作为诊断试剂 | |
C. | ⑦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 |
D. | 利用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安徽合肥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
(1)细胞水平的稳态表现为多个方面,如基因表达的稳态、物质含量的稳态、酶促反应的稳态等。基因表达的稳态调节中,通过 与基因结构中的启动子结合调控转录的起始;物质含量的稳态调节中,细胞膜主要通过 方式逆浓度梯度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酶促反应主要通过产物的反馈调节维持稳态。
(2)动物个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而植物个体稳态的调节主要靠 。
(3)群体水平的稳态包括种群数量的稳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态等。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并在 上下波动;群落演替是群落水平稳态实现的一种形式,其起始条件不同,类型不同,但在适宜环境中,总趋势均是____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 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生物体内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核糖体的组成中就有该物质
B.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
C.棉麻、丝织品等水解的产物是都是葡萄糖
D.单糖、二糖的作用是细胞中的供能物质,多糖的作用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