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研究人员利用紫苏进行了两组实验,结果分别用如图(甲、乙)表示.

(1)图甲表示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紫苏植株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①图中B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增强,此时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
②紫苏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B、C.(用图中字母回答)
③该紫苏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否(填“是”或“否”),理由是密闭装置内的O2含量比实验前低,说明紫苏植株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2)图乙是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情况.把紫苏的枝条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横切观察导管部分(如图),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水分的经过的途径和高度.分析回答:
①若培养过程叶片出现萎蔫的现象,说明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分离,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②给你提供一些如图乙所示的形态和生长状况相似的紫苏枝条,请利用上述实验装置,验证叶的表面积与水分运输速率呈正相关.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若干紫苏叶枝条,平均分为两组,标号为A、B.A组的枝条保留叶片,B组的枝条去掉部分叶片.
第二步:把两组紫苏的枝条如图乙放置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两组枝条放置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洗净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横切观察.
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A组的枝条的染液上升高度比B组的要高.

分析 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若是光合作用强度高于呼吸作用,则表现为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若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则表现为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图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两项生理活动比较和差值而产生的.上午6点,光照强度开始增强,此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开始增强,能够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还原氢和ATP.在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B点氧气的含量由减少转变为增多,C点氧气的含量由增多转变为减少,所以B、C两点氧气既不增多也不减少,可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恰好相等.从图中可以发现,该植株经过一昼夜之后,环境中的氧气浓度反而降低,也说明了植物的净光合作用为负值,植物并没有积累有机物,反而消耗了有机物.

解答 解:Ⅰ(1)B曲线上升时因为太阳的升起,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开始,光反应进行水的光解,产生O2,同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H]和ATP中.
(2)由图甲知B、C两点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6时氧的含量最低和18时氧的含量最多,说明此时是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时间点.
(3)由于紫苏植株是在密闭容器内种植,一昼夜后A点与D点相比的净氧含量反而减少,即说明在这24h内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会减少.
(2)①若培养过程叶片出现萎蔫的现象,说明叶肉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此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分离,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②本试验为验证叶的表面积与水分运输速率呈正相关,所以实验的自变量为叶的表面积,因变量为水分运输速率,所以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取若干紫苏叶枝条,平均分为两组,标号为A、B.A组的枝条保留叶片,B组的枝条去掉部分叶片.
第二步:把两组紫苏的枝条如图乙放置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两组枝条放置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洗净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横切观察.
实验预期:叶的表面积大,蒸腾作用旺盛,植物吸水能量强,所以水分运输速率大,实验预期为相同时间内,A组的枝条的染液上升高度比B组的要高.
故答案为:
(1)①光反应 ATP
②B、C 
③否 密闭装置内的O2含量比实验前低(或D点比A点对应的O2相对含量低),说明紫苏植株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2)①原生质层 增强
②第一步:去掉部分叶片.
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A组的枝条的染液上升高度比B组的要高.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叶中色素提取时采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
B.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片
C.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D.用苏丹III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时,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细胞代谢的相关问题: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当光照强度为600lx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量为23umol/(m2.s),当光照强度大于(大于、小于、等于)200lx时,细胞会表现出乙图细胞的生理状态.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甲图中的d(a、b、c、d)点最为理想.
(2)图丙表示某小麦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图,在图丙a、b、c、d四种浓度中,最适合该器官储藏的氧浓度c;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5倍.
(3)若将小麦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03.753.50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小麦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0℃;假设白天在25℃的条件下10小时,夜间为10℃的条件,则该植物一昼夜积累的葡萄糖18.4m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下面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族中的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为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为B、b).经调查在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仅考虑甲病,在患病人群中纯合子的比例是$\frac{1}{19}$.
(2)乙病致病基因是隐性性基因,要确定其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最好对家族中Ⅰ1或Ⅱ3个体进行基因检测.
(3)若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怵上,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Ⅲ3与自然人群中仅患甲病的男婚配,则他们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为$\frac{241}{3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细胞
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处理根尖时用卡诺氏液对细胞形态进行固定,染色操作时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D.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移植一般以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B.基因治疗是将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C.两种动物体细胞融合获得的杂种细胞,最终形成杂种动物
D.用于胚胎移植的“早期胚胎”一般是指发育到卵裂期或囊胚期的胚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主要由蜱虫传播.下列与该病毒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布尼亚病毒体内含有5种碱基
B.该病毒可利用蜱虫细胞的某些成分
C.该病毒可通过染色体变异等方式产生变异
D.该病毒寄生在蜱虫细胞内,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d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培养条件,比如pH、温度等不适宜
B.接种时外植体未消毒
C.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
D.将外植体倒插入培养基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下列表格为某肌肉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大小(单位:mmol/L),示意图为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
离子种类Na+K+其他阳离子其他阴离子
细胞内部10140ac
细胞外部1504bd
请分析回答:
(1)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来维持.
(2)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能维持上述水平,其主要的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限制了离子的出入.
(3)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4)神经递质多为小分子物质,而却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义可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
(5)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6)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制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