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亲本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长翅刚毛(♀)×残翅截毛(♂)  长翅
刚毛
长翅   长翅   长翅   残翅   残翅   残翅
刚毛   刚毛   截毛   刚毛   刚毛   截毛
(♀)    (♂)    (♂)   (♀)    (♂)    (♂)
6      3       3     2       1      1
实验二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
刚毛
长翅   长翅   长翅   残翅   残翅   残翅
刚毛   刚毛   截毛   刚毛   刚毛   截毛
(♂)    (♀)    (♀)   (♂)    (♀)    (♀)
6      3       3     2       1      1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frac{1}{3}$.
(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和$\frac{1}{2}$.
(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黑体,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9:7,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1:1,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分析 分析表格:
实验一、二:长翅与残翅杂交,子一代全部是长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在雌雄性中长翅:残翅都是3:1,说明与性别无关,在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一代都是Aa;
实验一:刚毛×截毛,子一代全部是刚毛,说明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在雌性全部是刚毛,雄性刚毛:截毛=1:1,说明与性别相关联,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
实验二:刚毛×截毛,子一代全部是刚毛,子二代在雌性是刚毛:截毛=1:1,雄性全部是刚毛,说明与性别相关联,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B,则亲本基因型为XBYB、XbXb
则实验一中的果蝇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b,则亲本基因型为XbYb、XBXB

解答 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长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刚毛(B)对截毛(b)的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子一代都是Aa,所以F2的长翅果蝇($\frac{1}{3}$AA、$\frac{2}{3}$Aa)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frac{1}{3}$.
(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则符合要求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_YB,实验一的后代不存在这样的雄性个体,实验二中这样的雄性个体占后代的$\frac{1}{2}$.
(4)Ⅰ如果突变为图甲所示,则用品系1和品系2做亲本进行交配,子代表现型都是黑体;如果亲本杂交子代是灰体,可以是图乙、图丙突变体.
Ⅱ如果突变体为图乙所示,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突变体1和突变体杂交,得到子一代,让子一代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E_D_:E_dd:eeD_:eedd=9:3:3:1,其中E_D_表现为灰体,其他表现为黑体.
Ⅲ如果突变体是图丙,则符合连锁定律,突变体1和突变体杂交,得到子一代,让子一代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ddEE:DDee:DdEe=1:1:2,其中,ddEE、DDee表现为黑体,DdEe表现为灰体.
故答案为:
(1)常     X     X和Y
(2)AAXBYB、aaXbXb   $\frac{1}{3}$
(3)0    $\frac{1}{2}$
(4)Ⅰ.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    黑体
Ⅱ.灰体:黑体=9:7 
Ⅲ.灰体:黑体=1:1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要点,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宣城郎溪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桦尺蠖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环境对桦尺蠖体色的影响,选择大量消耗燃煤的工业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对不同体色的桦尺蠖进行两次捕获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实验采用样方法获得相关的数据

B.两个不同种群桦尺蠖的浅体色基因频率相近

C.实验结果支持“桦尺蠖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

D.实验结果支持“地理隔离是产生生殖隔离的重要原因”的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1,2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巾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II、III、Ⅳ和X或II、III、Ⅳ和Y.
(2)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Dd,该果蝇经减数分裂至少可以产生4种配子.
(3)多对上图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F1中的长翅与残翅之比接近2:1,其原因是显现纯合子(DD)致死.
(4)研究发现果蝇的Ⅳ染色体单体(缺失1条Ⅳ染色体)能够存活下来,产生单体果蝇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未发现其它染色体缺失一条的果蝇,从基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其它染色体上(II、III、X和Y)含有果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因.
(5)已知果蝇Ⅲ号染色体上有控制黑檀体和灰体的基因,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代均为灰体有眼果蝇.将F1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代表现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且其比例接近于9:3:3:1,说明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不在III号染色体上.将有眼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卜的基因重复上述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类似,则说明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可能位于Ⅳ或性染色体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鼠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用小鼠进行遗传学实验,小鼠的弯曲尾(B)对正常尾(b)显性.遗传学家针对小鼠的尾形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实验.
实验一:
父本母本子一代
弯曲尾正常尾弯曲尾(♀):正常尾(♂)=1:1
实验二:遗传学家将一个 DNA 片段导入到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 DNA 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说明:①插入的 DNA 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
②小鼠体内存在该 DNA 片段,B 基因不表达,即该DNA 片段和B 基因同时存在是表现为正常尾,b基因的表达不受该片段影响;
③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请回答:
(1)由实验一可知,控制小鼠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雄鼠的基因型是XbY.
(2)该转基因小鼠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3)遗传学家认为该 DNA 片段插入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 4 种可能(见右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方案: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1:1:1,则该 DNA 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 1 种可能性;
②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3:1:3:1(或弯曲尾:正常尾=1:3),则该 DNA 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 2 种可能性;
③若子代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1:1,则该 DNA 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 3 种可能性;
④若子代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2:1(或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2:1),则该 DNA 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 4 种可能性.
(4)如上(3)题的第二种情况插入DNA方式中,插入的该DNA片段与控制尾形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满足遗传基本规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填文字)定律,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C(填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A.遗传性状传递的规律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
C.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D.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种昆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其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眼色(B、b)有红眼和白眼两种,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与雄虫不同,雌虫体色的基因型无论为哪种,体色均为黑身.如表是两个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子代性别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
$\frac{1}{8}$$\frac{1}{8}$$\frac{1}{8}$$\frac{1}{8}$
00$\frac{1}{2}$0
0$\frac{3}{8}$0$\frac{1}{8}$
00$\frac{1}{2}$0
(1)仅根据乙组的杂交结果,既可判断眼色(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可判断体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乙组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Xb(♀)
(3)若甲组两亲本的体色均为黑色,则亲本体色和眼色基因型是:aaXBY(♂)×AaXBXb(♀).
(4)若只考虑体色遗传,在乙组产生的子代黑身个体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frac{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
(1)某果蝇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基因型为BbXaY的雄果蝇,它的白眼基因来自亲本的雌果蝇;若此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BbbXa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BXa、Y、Y.
(2)现有五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其中,2~5果蝇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且都由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突变而来.请据表回答问题:
亲本序号12345
染色体第Ⅱ染色体X染色体第Ⅲ染色体第Ⅱ染色体
性状野生型(显性纯合子)残翅(v)白眼(a)毛身(h)黑身(b)
其余性状均为纯合显性性状
①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翅的性状来进行基因分离规律的遗传实验,选用的亲本组合是2与1(或3、或4、或5).(填亲本序号);其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等于3:1时说明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规律.
②若要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选择1和4做亲本是否可行?不可行,为什么?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若选择2和5做亲本是否可行?不可行,为什么?2和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Ⅱ)上.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状眼雌果蝇CIB品系X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所示.e在纯合 (XBXB、XBY)时能使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控制正常眼的基因用b表示.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将雄果蝇A与CIB系果蝇交配,得F1,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的雌雄数量比.预期结果和结论: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雌果蝇:雄果蝇=2:1,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全为雌性,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及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单层膜,含两层磷脂分子
B.③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
C.②的结构上集中了细胞中全部的DNA
D.④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差异主要与无机盐含量的差异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关于组织培养请回答相关问题:
(1)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制备过程为:配制各种母液→配制培养基→灭菌.
(2)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诱导花粉植株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一般来说,花粉处于单核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对于某些花粉细胞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钒法.
②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适中时,能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3)用消毒后的花蕾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愈伤组织.
(4)一般经过20-30d培养后,会发现花药开裂,长出愈伤组织或形成胚状体.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获得再生植株.在花药培养中,特别是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花粉植株,常会发生染色体组数目变化.因此还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作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