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获得一种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请回答:
(1)提取水稻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加入CaCO3,以防止__________。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叶片的光合色素后,缺失的色素带原本应位于滤纸条的__________。
(2)20℃时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的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当光照强度为n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______。(大、小)
(3)当光照强度为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O2释放速率_______(高、低)。据此推测,暗反应中______形成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速率。
(1)色素被破坏 最下端 (2)大 (3)高 C3 [H]、ATP
解析试题分析:(1)研磨叶片时加入CaCO3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纸层析法分离正常样品色素后,4种色素在滤纸条由上到下排序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2)当光照强度为n时,二者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突变体呼吸速率大,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突变体实际光合速率较大,即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较大。
(3)当光照强度为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供给突变体的二氧化碳更多,暗反应中C02与C5生成C3速率更快,光合速率更高,对光反应产生的[H]、ATP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速率。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某一观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其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且各等位基因表现出完全显性,非等位基因间独立遗传。若紫色色素与红色色素同时存在时,则表现为紫红色。请回答:
(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
(2)若同时考虑三对等位基因,则能产生含红色色素的植株基因型有 种,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是 。
(3)现有纯合紫花的植株与纯合红花的植株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为 。
F1自交,则F2中白花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紫红花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4)已知该植物为二倍体,某植株某性状出现了可遗传的新表现型,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这个新表现型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写出实验思路) 。
(5)某花农只有纯合紫花的植株和纯合红花的植株,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可稳定遗传的白花植株,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该育种方法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6)该植物的花易受害虫啃食,从而影响花的品质,为了改良该植物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 基因,将其与运载体结合,构建 ,然后导入该植物的体细胞中,经 技术获得大量的转基因抗虫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对良种奶牛进行处理时用到的激素是________,①过程必须用到________酶,②过程使用的是________酶。③表示________技术,若方法C是最常用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则方法C是________。
(2)如果转基因牛D的牛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血清白蛋白基因在个体水平已表达成功,其他细胞中不含血清白蛋白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图中A和B分别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图中奶牛的牛粪可以用于生产沼气,沼气工程利用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每空2分,共12分)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据表回答:
试管号 | 处理 | 现象 |
1 | 2 mL H2O2+2滴蒸馏水 | 产生气泡很少 |
2 | 2 mL H2O2+2滴FeCl3 | 产生气泡较多 |
3 | 2 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 | 产生气泡很多 |
4 | 2 mL H2O2+2滴(煮沸)肝脏研磨液 | 基本同1 |
5 | 2 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HCl | 基本同1 |
6 | 2 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NaOH | 基本同1 |
7 | | 基本同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若树木A与树木B相邻、且是同一物种,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若树木A与树木C、D、E、F是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2)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会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
年份 植物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A | 10.0 | 9.2 | 8.0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下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步骤,如果合成的4共有120个肽键,则控制合成该肽链的基因至少应有(不考虑终子密码) 个碱基,合成该肽链共需______个氨基酸。
(2)上图为DNA片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请指出该图的错误处(写序号): 。
②1、2、3形成的名称叫 。
③DNA连接酶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________ 。
④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有1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DNA解旋后方能进行甲、乙两过程,酶1、酶2分别代表_______和_______。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核中的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启动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启动_______次。
(3)丙过程中结构③的名称是________;氨基酸②的密码子是________;物质①延长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
(4)甲、乙、丙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差错均有可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该变异性状能传递给子代个体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苦马豆素(SW)因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个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静置、去除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含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于37 ℃、5% 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 h、48 h、72 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箱中5% 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________。步骤③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平均值,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分析图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培养48 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培养48 h细胞数目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如表所示:
SW | 癌细胞数目 | 凋亡细胞数目 | Bax蛋白 | Bcl-2蛋白 |
2/(μg·mL-1) | + | +++ | +++++ | + |
1/(μg·mL-1) | ++ | +++ | +++ | ++ |
0.5/(μg·mL-1) | +++ | ++ | ++ | +++ |
0/(μg·mL-1)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