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细胞中,四分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A. 1:4B. 1:2C. 2:1D. 4:1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________。
(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特点,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能引起肌细胞收缩。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当α银环蛇毒中毒时,肌肉表现是______。
(4)动态皱纹是面部表情肌长期收缩牵拉皮肤引起的。“肉毒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性地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结合图解分析,“美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査可采用样方法,调査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 D点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演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乔木
C. BC段该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 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 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缺失
C. 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Ⅱ-7个体的基因型为__。
(2)乙病的致病基因__(能/不能)确定位于性染色体上,Ⅱ-4个体__(能/不能)确定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3)假设Ⅱ-3和Ⅱ-8无乙病基因,Ⅲ-9与Ⅲ-12结婚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__。若Ⅲ-11和Ⅲ-9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怀孕后针对两种遗传病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推断后代患病的概率。Ⅲ-11可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填序号)。Ⅲ-9可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填序号)。
A.性别检测 B.染色体数目检测 C.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DNA的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完全相同
B. 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③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C. 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 ③过程中不同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个蛋白质,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917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纵坐标为单一物种总干重所占百分比,横坐标为物种丰富度。
A. 1942年比1917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B. 2017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比以前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 从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 1917~2017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4个试管中均含有等量的淀粉溶液,1号试管中加入唾液,2号试管中加入煮沸的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唾液和HCl,4号试管中加入麦芽糖酶, 4个试管在37℃水浴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碘液,呈现蓝色的试管有
A.1、2、3B.1、2、4C.2、3、4D.1、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