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的浓度比血液高20倍,还能从血液中吸收碘.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1)被动运输:①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水、CO2、O2、甘油、乙醇、苯等.
                       ②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动力:浓度差.
(2)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K+、Na+、Ca2+、氨基酸等.动力:能量(ATP提供).

解答 解: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浓度比血液中高20倍,因此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区分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进入其它细胞属于主动运输,并且氨基酸进入红细胞也属于主动运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质,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关于不同信号分子的概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都是大分子化合物
B.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不一定位于细胞膜上
C.信号分子必须通过血液或组织液的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
D.酶也属于信号分子,该物质能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黑暗条件下的毒性更强.
(2)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乙

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6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10min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溶氧量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2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总光合作用速率约为1.0mg/L•min溶解氧.
④综上研究,可得出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取正常生活的两个成熟植物细胞甲和乙,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苯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比细胞液的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种细胞的变化是(  )
A.均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乙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均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均发生质壁分离,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均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分子由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的双螺旋立体结构.右图为一段DNA片段,其结构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链接形成骨架;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
(2)“碱基A”的中文名为腺嘌呤,它与4号碱基通过氢键相连,形成8号结构.8号结构的名称为碱基对.7号结构的全称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箭头”所指化学键的名称是磷酸二酯键.
(3)DNA分子的碱基共有4种,由于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因此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以胡萝卜的韧皮部组织为材料,能培养出完整的胡萝卜植株,说明韧皮部组织的细胞具有(  )
A.周期性B.稳定性C.全能性D.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也与浓度密切相关,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验原理: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性.
(2)实验过程与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②实验步骤:a.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
b.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③记录:小组分工,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3)结果分析与评价: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萘乙酸的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数.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对照,实验过程中,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②每组都选取10根插条,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插条若没有生出不定根,其原因最可能是萘乙酸浓度过高.
③结论:萘乙酸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范围是300~500mg/L.本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 探究出萘乙酸山茶花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适浓度.若不能,那么要进一步确定萘乙酸促进山茶花枝条生根的最适的浓度,采用的方法是在300~500mg/L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如:300mg/L、350mg/L、400mg/L、450mg/L、500mg/L)重复上述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B.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C.隐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该生物为一种植物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D.该细胞中含有8条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