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激素乙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的影响分别是促进和抑制
B.去除顶芽后,该植物就无法正常产生生长素
C.若施加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也可以促进侧芽萌动
D.若在夏季中午,侧芽表面的气孔会部分关闭,主要与植物体产生的赤霉素密切相关

分析 据图分析,正常情况下,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侧芽部位生长素高于顶芽,当去掉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图中符合这样变化规律的是激素甲生长素.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升高,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萌动,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萌动.

解答 解:A、据图中曲线可知,高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的影响分别是抑制和促进,A错误;
B、去除顶芽后,该植物还可通过侧芽等产生生长素,B错误;
C、据图示可知,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萌动,故若施加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也可以促进侧芽萌动,C正确;
D、在夏季中午,侧芽表面的气孔会部分关闭,主要与植物体降低蒸腾作用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侧芽发育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1表示一个种群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图2是该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①代表流入该种群的能量,③代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B.图1中,⑥和⑦的能量代表该种群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散失的能量
C.图2中,d点相对于c点种群密度上升,e点种群密度一定大于c点
D.图2中,a点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c点和d点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突触的前膜面积一般比后膜发达
B.神经元内的K+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
C.完成反射的反射弧至少要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构成
D.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需采取高压蒸汽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填“无机碳”或“有机碳”).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炭疽杆菌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外流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山东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济南校级期末)如果一个精原细胞核的所有DNA分子双链都被15N标记,如只供给该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其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种类及含有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不考虑交叉互换现象)( )

A.2、100% B.2、50% C.4、50% D.4、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山东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济南校级期末)世卫组织2010年3月15日公布最新疫情通报说,截止1月10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经造成至少13,554人死亡,比一周前增加了755人,所以甲流防控工作不可掉以轻心.我们知道甲型H1N1病毒属RNA病毒,在其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多种蛋白,其中关键蛋白有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两种.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DNA病毒比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禽流感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组成禽流感病毒核酸的核苷酸有8种,但组成其核苷酸的碱基仅有5种

D.甲型H1N1病毒可能发生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春•余江县校级期中)如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2天开始

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18天开始

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其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

D.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T-DNA可能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株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代).
(1)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顶芽.
(2)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1代播种在含(一定浓度的)除草剂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获种子(称为T2代).
(3)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2代播种在含(一定浓度的)盐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
(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1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5)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降低.
(6)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突变体基因片段.其过程是:提取植株的DNA,用DNA连接酶限制酶处理后,再用DNA连接酶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图2),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断中选取B、C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断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