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人体患“夜盲症”是由于缺乏(  )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

分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主要功能缺乏症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解答 解: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即傍晚看不清东西.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功能,重点了解维生素A的作用、缺乏症以及食物来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玉米幼苗的绿色(A)对白色(a)为显性,某小组为观察其性状分离现象,用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做如下实验.将杂合子自交产生的1600粒种子随机分成两份,其中800粒播在有光处,另800粒播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结果:在黑暗处长出798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796株幼苗,有598株绿色和198株白色.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是1AA:2Aa:1aa.
(2)理论上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所长出的幼苗表现型及比例是3绿:1白.
(3)上述实验结果是否符合(2)理论比例?不符合,原因是叶绿素的产生与光照有关,无光条件下不产生叶绿素.
(4)若将实验目的改为“探究光对叶绿素生成的影响”,则:
①实验材料应选遗传因子组成为A(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的玉米种子.
A.AA           B.aa      C.AA或aa      D.Aa和aa
②设计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经过选择的、数量相等的两份种子分别种在有光和无光的环境中,观察对比种子萌发后的幼苗表现型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剧烈运动后,体温从37.2℃上升到37.5℃
C.炎热时,汗腺分泌汗液増多
D.平原到高原后,有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几乎所有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都是太阳能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D.使用动物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近年来江苏某些地区畜牧业发展迅猛,但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污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下列是某地区正在开发、利用的集污水净化,绿化、水产养殖于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输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2)该人工湿地中浮游藻类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无机盐(或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3)经初步处理过的污水,在排出人工湿地前,还要流经绿化区,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水中N、P等无机盐的浓度(或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无机盐、净化水质),以达到排放标准.
(4)应控制流入人工湿地的污水量,避免破坏人工湿地的稳定性,主要理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光合作用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地球上大部分的能量物质也是经过光合作用由太阳能而来.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1)如图中①所示结构是类囊体;产生物质A的过程称为水的光解;物质B是指五碳化合物(C5).
(2)图18中反应II伴随的能量变化是B.
A.光能→电能                           B.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C.电能→活跃化学能                  D.稳定化学能→活跃化学能
(3)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用14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图中的C.
A.仅反应I                        B.反应I和反应II        C.仅反应II                 D.反应I或反应II
(4)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反应,从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两方面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
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是最常见的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某学生兴趣小组用真空渗水法探究影响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结果总结为表4.
组别实验条件30min内上浮叶圆片平均数(片)
温度光照强度NaHCO3浓度
组110℃40W白炽灯1%3
组210℃100W白炽灯1%5
组3100W白炽灯1%8
组425℃100W白炽灯4%10
组515℃60W白炽灯0%0
(5)为探究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将组3中的温度控制为25°C.组别5没有叶圆片上浮的原因可能是C.
A.温度过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B.光照强度较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C.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D.溶液中无NaHCO3,叶肉细胞无法存活,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6)通过组别2和3的数据可推知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图中的反应I(反应I或II),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参与
B.任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C.可用抗生素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昧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亲本
组合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紫色×紫色白色×白色
F1籽粒
颜色
紫色紫色黄色黄色、白色紫色、黄色、白色白色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6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frac{1}{6}$.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母本tt基因突变成Tt,产生T配子;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tt未移向两极,产生tt配子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frac{3}{5}$.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甜味,B、D行的植株种子是甜味和非甜味,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甜味和非甜味,B、D行的植株种子是非甜味,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1: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从长远考虑,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病虫危害的是(  )
A.清除茶园内的所有杂草
B.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
C.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适时防治
D.种植能散发气味驱赶害虫的苦楝,阻止害虫进入茶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