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形成B细胞,B细胞处在有丝分裂后期.
(2)A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C细胞,C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A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形成D细胞,D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中期.
(4)A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E细胞,E细胞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分析 分析题图:A是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1)图中B细胞处在有丝分裂后期,是A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
(2)图中C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A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C的,.
(3)D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中期,A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
(4)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A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
故答案为:
(1)有丝   有丝分裂后期
(2)减数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有丝    有丝分裂中期
(4)减数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异同点,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科学工作者用活体生物材料制作了许多张连续切片。在电镜下观察这些切片后,他画了一张如图所示的构成该材料的细胞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能量均来自线粒体

B.该细胞可能是分生区的细胞

C.具有该细胞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共有5种碱基

D.具有该细胞的生物可通过通道进行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都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B.人体内环境pH变化不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
C.若要长期保存酶,应将其放在低温环境下
D.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灭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摩尔ATP水解成ADP时所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
B.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C.生物细胞内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联系
D.动物细胞膜表面除糖蛋白外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

(1)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其原因是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被大肠杆菌吸收,为噬菌体DNA复制提供原料.
(2)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520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复制4次后含亲代脱氧核苷酸链的DNA有2个.
(3)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但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因是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氢键数越多,DNA结构越稳定.
(4)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短链片段连接成长链片段.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在实验时间内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将某藻类放入密闭瓶内,给予一定的pH值和温度,瓶内氧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乙处给予一定光照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B.该藻类的呼吸速率为2.5微摩尔/分
C.乙→丙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所以不再增加
D.若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曲线应变为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研究人员利用含大量氮、磷的沼液培养小球藻,进行“去除CO2的低碳研究”.

(1)图1中三条曲线a、b、c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C02消耗速率的曲线图,其中可能分别是小球藻、动物、硝化细菌的顺序依次为b、a、c.
(2)确定小球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的简便方法是在显微镜下(或制片)观察存在叶绿体.
(3)磷被小球藻吸收后参与合成ATP、NADPH、磷脂(至少答两项)等物质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小球藻在12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4)如图2是在持续通入CO2浓度为1.5%的空气下(其它条件适宜),CO2去除率与小球藻相对密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小球藻去除CO2的最佳时段是第6天(或第4-6天).第6天后CO2去除率下降的最可能原因随着小球藻密度的增加,净光台作用速率下降.若要维持CO2去除率为最大值,采取的措施是维持(控制)小球藻相对密度在30-40之间.(或控制小球藻相对密度在CO2去除率最大的时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近年来某些地方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下列关于该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B.构建该生态系统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鱼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师大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五华区校级期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分别是( )

A.核酸与蛋白质 B.蛋白质与糖类

C.糖类与脂质 D.蛋白质与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