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  )
A.电荷的多少B.分子的大小C.肽链的多少D.分子形状的差异

分析 凝胶电泳法:
(1)原理:不同蛋白质的带电性质、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阻力不同,导致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不同.
(2)分离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3)分离过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

解答 解: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加入一种试剂使电荷因素消除,那电泳迁移率就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就可以用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1967年,Shapiro等发现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具有这种作用.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足够量SDS和巯基乙醇,可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由于十二烷基硫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可引起构象改变,蛋白质-SDS复合物形成近似“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的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这样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就会根据其各自分子量的大小而被分离.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是兔和狐未吸收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1(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乐陵市校级期末)图中A→G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象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F属于 分裂;D→A属于 分裂.

(2)图中C细胞和A细胞分别叫做

(3)写出图中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

(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 阶段(用数字表示).

(5)图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G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区段

(6)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苍耳的果实苍耳子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药材,科研人员利用苍耳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研究.如图1为在某光照强度和一定温度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与苍耳植株O2释放量(单位叶面积•每小时)的对应曲线.下表表示在其它条件适宜的密闭环境中,测定的环境因素对苍耳光合速率的影响(光强单位为klx).请分析回答:

CO2光强
吸收
速率
温度
01246810
5℃-0.51.53.04.24.54.64.6
15℃-0.51.54.05.86.06.06.0
25℃-1.51.22.84.85.86.06.0
35℃-2.401.62.53.13.13.1
(1)据图1可知,当CO2浓度为400ppm时,苍耳植株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产生O2的量为100mg/h.b点时,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CO2浓度高于(高于、低于、等于)叶绿体基质中CO2浓度.与 b点相比,c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较高
(2)据表可知,温度为35℃时,苍耳植株呼吸作用最强.温度及光照强度组合为温度为35℃,光照强度为1klx时,植株的代谢状态可用图中的b点表示.
(3)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植物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为了探究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时间单位:小时).
①综合图1实验一和图2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决定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条件及时间)
黑暗期的长短,且黑暗至少9小时.
②除了实验涉及到的控制因素外,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你认为还应注意做到选择长势相同的植株;水肥等其它培养条件相同;进行重复实验.(答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甲图为某奶牛场将以上废弃物置于水中制成的废水后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出水口的水通过小河流入大河),乙图为小河中的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过多失水而死亡.厌氧池中的微生物主要作用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初期,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上述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B调节.
A.负反馈          B.正反馈         C.激素          D.负反馈和正反馈
(3)后来,氧化塘后部大量种植莲等挺水植物,使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减少,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氧化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
(4)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5)根据乙图推测,小河中的无机盐1-2月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12月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用除去DNA的滤液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是(  )
A.首先用图甲装置对滤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B.图乙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
C.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mL,连续收集
D.图丙装置中电泳法分离提纯血红蛋白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一极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材料必需选用鸡血
B.通过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
C.凝胶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D.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进行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目前,在一些城市,科研人员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治理水体污染,这种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水体的机理不包括(  )
A.浮床上种植植物吸收水中的悬浮物,使水体透明度得到了提高
B.浮床上种植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生态工艺法能使水生生物得到自然恢复,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细胞各部分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植物根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C.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