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
(1)实验一:研究者调节25 W灯泡与叶室之间的距离,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光强低于800 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在大于1 000 μmol·m-2·s-1光强下,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_________(选“是”/“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进入叶片细胞内的CO2量增加。
(2)实验二:向叶室充入N2以提供无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 μmol·m-2·s-1和50 μmol·m-2·s-1不变。说明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_ μmol·m-2·s-1和________μmol·m-2·s-1,推测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____________(部位)释放的CO2较多地被固定。
(3)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分离得到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照强度 不是 0 0 线粒体 转入PEPC基因(的表达产物)促进控制合成CA酶的基因表达,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CO2
【解析】
图示表示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左图中,在一定范围内,相同的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的气孔导度比原种水稻更大。右图中,光照强度低于800μmolm-2s-1时,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相同;光照强度高于800μmolm-2s-1时,相同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比原种水稻更快。
(1)光强低于800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在大于1000umol·m—2·s—1时,气孔导度下降,但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进入叶片细胞内的CO2量增加。
(2)由于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μmolm-2s-1和50μmolm-2s-1,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为0.从而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释放的CO2较多地被固定。
(3)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利用电泳技术分离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转入PEPC基因(的表达产物)促进控制合成CA酶的基因表达,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CO2。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小组在遗传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位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男性,对该患病男性的家族进一步调查后画出了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I -10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I-3和I-2,体现了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
C.若II-3无乙病致病基因,III-9与III-12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7/24
D.若II-3有乙病致病基因,III-9与III-12结婚,可以选择生女孩,降低后代的发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为纯合体
B.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为纯合体
C.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杂合体
D.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为纯合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1)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UUGUACAAG-。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AACATGTTC-,则试管甲中模拟的过程需要________的催化。
(2)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3)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__。若已知该化合物由100个单体(平均分子量为100)形成了三条链状结构,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4)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_______,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
(5)请模仿中心法则写出此模拟实验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昆虫,其肤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 和a、B和b)的控制关系。
利用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纯种昆虫杂交所得后代体色情况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 杂交亲本性状 | F1代表现型及数量 |
1 | 绿色雌虫甲×白色雄虫乙 | 绿色雌虫:绿色雄虫=1:1 |
2 | 白色雌虫丙×黄色雄虫丁 | 绿色雌虫:白色雄虫=1:1 |
(1)该昆虫肤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且基因A、a与B、b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绿色雌虫甲、黄色雄虫丁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将组合1产生的F1中雌雄昆虫杂交,已知F2中出现黄色昆虫,则所得的F2中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4)若将组合1所得的F1中绿色雄虫与组合2所得的巧中绿色雌虫杂交,所得F2中的雌雄虫自由交配,F3中雌虫中出现纯合白色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_____。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种。③基因型为______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____________。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__________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将加热杀死S型菌和R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生产塑料、胶水、阻燃剂和化肥。由于其含氮量为66%左右,近年来被非法添加在饲料、牛奶中以提高蛋白质的表观测定值,这极大地危害了社会的公共安全。以往的研究表明,三聚氰胺主要造成人和动物泌尿系统损害,某研究小组欲探究三聚氰胺对动物内脏器官细胞凋亡的影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帮助他们设计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和用具:生长状况和体重相近的同一品系小白鼠 40 只,雌雄各半;三聚氰胺;蒸馏水;普通饲料;流式细胞仪。
(要求与说明:利用各内脏器官制备细胞悬液的过程和流式细胞仪的使用方法不做要求)
(1)细胞凋亡是由某种_____引发的,又称细胞_____死亡,是生物体发育和组织平衡的一个重要机制,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都可以引起凋亡增加,使这一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肿瘤、自身免疫病等诸多疾病的发生。
(2)实验思路:①_____;
②将40 只小白鼠随机均分为_____组,每组雌雄各半并编号;
③_____;
④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并将它们培养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⑤培养适宜的一段时间后,处死全部小白鼠,取出各只小白鼠的内脏处理制备得到细胞悬液,_____,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请根据以下实验结果的表 2,画一张三聚氰胺对肾细胞和脾细胞细胞凋亡影响的柱形图。
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结果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