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  )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
D、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专题:
分析: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或低温诱导法;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解答: 解:A、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故A错误;
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用低温诱导法,故B错误;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故C正确;
D、甘蔗茎和甜菜块茎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没有交配的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兴趣.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D、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屎壳郎(蜣螂)因推粪球而闻名,但直至最近,科学家才以数据证明它们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强壮昆虫.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在2010年3月24日刊登伦敦大学和西澳大利亚大学研究者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可监测到的数据显示,蜣螂目中的雄性食粪金龟最多可推动相当于自身体重1141倍的粪球.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屎壳郎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养分物质和能量再循环的作用
B、屎壳郎将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与生产者相反
C、蜣螂会先把粪球藏起来,然后再吃掉.蜣螂还以这种方式给它们的幼仔提供食物,这是种间互助的表现
D、腐生动物之外,细菌也都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食用被诺如病毒(NV)污染的食物会导致呕吐与腹泻,而(NV)极易变异,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胃酸能杀死部分NV属于特异性免疫
B、NV极易变异,人类很难研究相应的疫苗
C、人体有多种抗NV的抗体,可能是因为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
D、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能促使被NV入侵的靶细胞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
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各项中,只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
A、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B、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C、吞噬细胞吞噬病毒
D、溶菌酶杀死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参与降压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分别是(  )
A、压力感受器和交感神经
B、压力感受器和副交感神经
C、温感受器和交感神经
D、冷感受器和副交感神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出生率/%17.927.329.622.724.930.2
存活数/只4454667896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2)1988年麇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
 

(3)请在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绘制该麋鹿种群从1986年以后性别比例(雌/雄)的变化趋势.
(4)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麇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
③研究人员发现麇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其生态学意义为
 

(5)2003年起大丰麇鹿保护区进行了麋鹿野生放归,野生麋鹿数量也逐年增加.与保护区内半散养相比,野生麋鹿出生率较低,但野生放归对种群发展有利,其根本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