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探究,结果如表.请回答:
可可碱浓度
(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种子发
芽率(%)
有丝分裂
指数(%)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
中期
后期和
末期
03.733.040.6981.5
0.12.902.160.7468.1
0.52.101.720.3818.6
1.01.961.720.242.3
注:有丝分裂指数=$\frac{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是盐酸(或盐酸和酒精).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象,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中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降低.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箭头所指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表格: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种子的发芽率都逐渐降低,分裂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也逐渐降低,其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

解答 解:(1)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实验的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图中箭头所指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2)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可可碱的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
故答案为:
(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中
(2)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降低

点评 本题借助有丝分裂的知识考查有丝分裂的特征和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由于题干给定背景设置严格,所以答案的确定难度不大,比较容易分析和归纳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核酸是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仅存在于细胞核中.×.(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项中,一定没有生命的是(  )
A.一头牛的肝脏细胞刚被一个肝炎病毒感染过后
B.从人体内取出一个肾脏细胞放入0.9%的生理盐水中
C.一只因神经受损而突然停止心跳的小白鼠的脑细胞
D.将一个变形虫的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等各种细胞结构分离后立即又一同放入一个无菌的试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需要加入龙胆紫染液对细胞进行染色
B.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将下降至与外界溶液等渗
C.相同条件下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也会发生质壁分离
D.若外表皮细胞死亡,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复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上述E过程(填写字母)所利用的原理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2)上述育种过程中,哪两个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相同?C、F(填写字母),具体使用的方法有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至少回答两个),其作用机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上述A~I过程中,哪些过程作用前后没有改变作用对象的基因型?H、I(填写字母).
(4)图中A、D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一般从F2才能开始选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请回答下列各题:
(1)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的抗原,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T细胞,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由非免疫细胞分泌的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人的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还具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3)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在正常血糖范围中波动.血糖浓度下降的主要代谢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和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此过程的发生主要与胰岛素 (填激素名称)有关,其使血糖水平降低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家畜和家禽等新类型,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并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
(1)茄子的早期栽培品种为二倍体,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育种专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茄子的萌发的种子或幼苗,选育出了四倍体茄子.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植的是杂交水稻.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其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3)返回式卫星搭载的辣椒种子经地面种植,能选育出多个新品种.这是因为太空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因素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突变率).
(4)各种育种方法中,能在较短年限内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M期是细胞分裂期).图乙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后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在前、中期.
(2)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G1 G2和M期细胞
(3)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下表所示:
分裂时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合计
 G1SG2M 
时长(h)3.47.92.21.815.3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5)如图丙是某同学绘制的小鼠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其中错误的是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frac{1}{6}$.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