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d刺激骨骼肌,不能(能或不能)在b处记录到电位.原因是在c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据此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c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 解:(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c处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传出神经到突触,不能颠倒,所以用d刺激骨骼肌,不能在b处记录到电位.
(3)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或部位c受损.要证明传出神经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要证明骨骼肌受损,只需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要证明部位c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而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故答案为:
(1)不属于    
(2)不能     在c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
(3)①传出    ②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点评 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的条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明确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其次根据题干信息“c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
A.叶表皮细胞B.根分生区C.茎尖D.花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两种重要生理过程,其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图乙是该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图解,其中a、b、c表示有关物质.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②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图甲中过程③、④发生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
(3)图乙中若过程⑤、⑥发生在叶绿体中,a表示H2O,则b可表示[H]和O2.若过程⑤发生在线粒体中,a表示丙酮酸和水,则b可表示[H]和CO2
(4)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有4种;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的色素是叶绿素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是指细胞中(  )
A.每对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B.有四个配对染色体
C.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D.有四对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人体手指交叠时,右拇指叠上为显性(R),左拇指叠上为隐性(r);多指为显性(B),正常指为隐性(b).一个多指、左拇指叠上的男人与一个正常指、右拇指叠上的女人婚配,生了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为多指、左拇指叠上的男孩,另一个为正常指、右拇指叠上的女孩.
(1)写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父:Bbrr、母:bbRr.
(2)写出这对双胞胎的基因型.男孩:Bbrr、女孩:bbRr.
(3)假如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型为正常指、左拇指叠上的男孩的概率是$\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④⑦(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④(填编号).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④⑨(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④⑥(填编号).
(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是前期和末期.
(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⑦→⑤→②→①(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5)在光照充足时,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或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6)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了细胞膜上Ca2+载体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  )
A.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B.皮肤的汗毛;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C.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D.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②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③确定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结果
B.脂肪的检测实验中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浮色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线粒体与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明显不同
D.可以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产生CO2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