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 |
B. |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 |
C. | 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 |
D. | 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此时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 |
B. | 图乙中[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中,首先[H]与A 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光反应 | |
C. | 图甲中c点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造成的 | |
D. | 图乙中[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过程中共涉及5种核苷酸 | |
B. | 能进行“乙→甲”过程的生物的核酸中含有5种碱基 | |
C. | 假如丙所表示的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60个,且碱基可以任意排列,则理论上该分子有4100种 | |
D. | 乙中共显示2个密码子,能特异性识别密码子的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与乙的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 | |
B. | 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 |
C. | 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 | |
D. | 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物质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 | |
B. | 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该物质后其形状会发生改变 | |
C. | 该运输方式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 |
D. | 图示过程可以表示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顶端优势时,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顶芽产生生长素运到侧芽 | |
B. | 茎的背地性是对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集中体现 | |
C. | 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 |
D. | 乙烯既能促进果实发育,也能促进果实成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测量指标\分组 |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 ||
5×10-5 | 5×10-4 | 5×10-3 | |
叶片中X的浓度/nmol•g-1(鲜重) | 2.47 | 2.97 | 9.28 |
叶片的气孔导度/mol•m-2.s-1 | 0.54 | 0.43 | 0.2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体--免疫作用 | B. | 胃蛋白酶--调节作用 | ||
C. | 血红蛋白--运输作用 | D. | 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