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为缓解能源危机这一全球性问题,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小球藻在高氮条件下光合作用强,生长较快,但油脂积累少;在低氮条件下生长较慢,但能积累更多油脂。为获得油脂生产能力强的小球藻,制造生物质燃料,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请回答问题:

1)在光下,培养着小球藻藻液的锥形瓶侧壁上,可见的气泡可能是___________;小球藻通过光反应,使水在光下裂解形成___________和该种气体,并释放出来,同时将光能转变成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然后经过在___________中进行的碳反应,将这些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2)科研人员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发现培养基上的藻落(由一个小球藻增殖而成的群体)中,只有一个为黄色(其中的小球藻为X),其余均为绿色(其中的小球藻为Y)。

小球藻ⅹ的出现,可能是几乎无法合成叶绿素,因而呈黄色。为初步检验上述推测,可使用________观察并比较小球藻XY的叶绿体颜色。为进一步检验上述推测,可以采用___________法分离小球藻X中的色素,若与小球藻Y相比,明显变窄的色素带位于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___________条,则推测成立;还可以对小球藻X中色素的___________进行分析,若发现小球藻X中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则推测成立。

3)为检测油脂生产能力,研究者进一步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小球藻_________(选填“X”或“Y”)更适合用于制造生物质燃料,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氧气/O2 H+和电子(e-/ ATP NADPH 叶绿体基质 显微镜 纸层析/层析 三、四 吸收光谱 X 高氮条件下小球藻X的油胎生产能力高于Y

【解析】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1)类囊体膜中发生光反应。概括地讲,光反应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有:①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 ATP NADPH 中的化学能;②水在光下裂解为H+O2 和电子;③水中的氢(H+e-)在光下将 NADP+还原为 NADPH。光反应产生的 ATP NADPH 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2)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是指将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也称为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变化主要有:①1CO21个五碳分子(RuBP)结合形成1 个六碳分子,这个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 2 个三碳分子。②每个三碳分子接受来自 NADPH 的氢和来自 ATP的磷酸基团,形成1分子三碳糖(实际上是三碳糖磷酸)。③每3CO2进入卡尔文循环,就形成6分子的三碳酸,这些三碳酸分子都被还原为三碳糖。其中5个三碳糖分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再生为RuBP,从而保证卡尔文循环继续进行。另1个三碳糖分子则离开卡尔文循环,或在叶绿体内被利用,或运到叶绿体外。(3)利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进而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可以知道叶绿体中含有的色素的种类及其含量。

(1) 在光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释放出来,导致培养着小球藻藻液的锥形瓶侧壁上出现可见的气泡。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裂解形成H+、电子(e-)和O2,同时将光能转变成ATP NADPH中的化学能。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 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越多,叶绿体的颜色越浓绿。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在正常情况下,滤纸条上会有4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为初步检验黄色的小球藻X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几乎无法合成叶绿素所致,可使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黄色的小球藻X和绿色的小球藻Y的叶绿体颜色。为进一步检验上述推测,也可以采用纸层析法分离小球藻XY中的色素,并将二者的分离结果进行对比。若与小球藻Y相比,明显变窄的色素带位于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三、四条,则推测成立;还可以对小球藻X中色素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若发现小球藻X中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则推测成立。

(3) 柱形图显示:高氮条件下,小球藻X的油脂生产能力明显高于Y,因此小球藻X更适合用于制造生物质燃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虱是一种小型水生动物,用它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虱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有些水虱能在20℃的环境中生活,有些水虱能在28℃的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虱个体间存在___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______的。

2)能在20℃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而能在28℃环境下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_个体。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虱起了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3)将20℃环境中生活的水虱移入28℃环境中,将导致死亡;同理,将28℃环境中生活的水虱移入20℃环境中也将死亡。这说明当环境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_______,就会被环境所淘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两个小麦新品种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和C02初始浓度必须一致

B. 可用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绿体的C0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

C. 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D. 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利用番茄研究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在每天10:00~16:00设置了三个空气湿度处理,即高湿度(70 %)、中湿度(55 %)、低湿度(40 % ),实验时间内平均温度为35℃,分别处理7天和14天,实验结果如下表:

气孔限制值 Ls=1-胞间CO2浓度/空气中CO2浓度

(1)CO2会参与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反应, CO2需要与___________反应后被固定。

(2)通过分析处理7d的数据可知,空气湿度较低时,气孔导度_______,胞间CO2浓度较小,推测此时净光合作用速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不同湿度下的叶温发现,高湿度组叶温要显著低于低湿度组。处理 14d 时,高湿组相较于低湿组的胞间CO2浓度降低,气孔限制值增大。说明湿度增大,除了气孔导度增大,有利于相关气体的吸收以外,还增强了__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光合速率的提高。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降低“光午休”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

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 (“C3化合物“C5化合物”)

(2)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 ;

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 (”)

(4)CO2浓度为0.003%,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 (”),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并可推测,________(增加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_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为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经加工,第1位甲氨酸被切除,第1617位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被切断并生成两条多肽链,两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相连。有关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工过程中,氧原子数目增加一个

B. 经加工,比原多肽链增加了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此加工过程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

D. 此多肽链的合成过程生成了29个水分子、加工过程消耗了2个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初生演替

B. 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

C. bd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D. 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