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如图甲为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略). 图乙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该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图甲中热能不能重新回到食物链中,这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由图甲中数据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129,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3%.(保留小数点后1位)
(3)由图甲可知,营养级较高(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4)图乙中,施加到农田的粪肥里的能量,最终传递给分解者生物.农田弃耕后将开始进行次生演替,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增强(“增强”或“减弱”).图甲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得以恢复,说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分析 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以及补偿输入的能量,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2、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4、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1)群落内部因素(根本原因):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动力;种内和种间关系动态变化-催化剂.
(2)外界环境因素(重要条件):自然因素:火灾、洪水、严寒等;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答 解:(1)图甲,该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图甲中热能不能重新回到食物链中,这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由图甲中数据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2.1+0.25+0.05+5.1)-(14+2-4-9-0.5)=5.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补偿输入的能量=(14+23+3+70)+(12+2+5)=129,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0.25÷(2.5+5)≈3.3%.
(3)根据补偿输入的能量数可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4)图乙中,施加到农田的粪肥里的能量,最终传递给分解者生物.农田弃耕后将开始进行次生演替,生物种类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增强.图甲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得以恢复,说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故答案为:
(1)有限的
(2)单向流动      129     3.3
(3)较高
(4)分解者     次生    增强     方向和速度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明确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掌握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再对各小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A、B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B细胞有0条染色单体,有12个DNA分子.
(2)①、②两条染色体在未分开前互称姐妹染色单体是经过间期复制形成的.
(3)B细胞继续发展,将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成为细胞壁.
(4)若要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则应在A(填字母)细胞所处的时期,原因是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稳定和数目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绿色荧光是由绿色荧光蛋白发出的,为培育能发出绿色荧光的小鼠,人们设计了如下的流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荧光基因通常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含有一种生物所有基因的文库称为基因组文库.
(2)A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常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它们作用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和复制原点外,还必需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
(3)B过程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B.转基因技术过程中所用到的工具酶为解旋酶
C.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即发生基因突变
D.常使用的载体为质粒,质粒是一种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 DNA
B.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基因的行为
C.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①②③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
B.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其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期
C.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原肠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
D.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此时期的胚胎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一对位于常染色体,另一对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己知A、B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否则开白花.据此回答问题:
(1)控制白花与紫花的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雄性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现用一纯合雄性紫花植株与一纯合雌性白花植株杂交,F1代全部为双杂合紫花植株,将F1植株雌雄交配,则F2中雌性紫花植株的比例是$\frac{3}{16}$.
(3)现将一外源M基因替换某白花植株细胞(Aa)中的A基因,然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开蓝花的植株,此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为了尽快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二倍体蓝花品系,可选用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索合成抑制剂( 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
B.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
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D.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被病原体入侵的人体细胞
C.加热后失去毒性的细菌毒素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D.胃液能杀死部分病原微生物,这种防卫属于第二道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