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在有关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会将细胞核排出细胞外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制备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好材料
C.哺乳动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D.哺乳动物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

分析 制备细胞膜时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提取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

解答 解:A、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会将细胞核排出细胞外,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能制备细胞器膜,B错误;
C、哺乳动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C正确;
D、哺乳动物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红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细胞中含叶绿体的有(  )
A.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B.小麦根毛细胞
C.小麦叶肉细胞D.蓝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有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Ⅰ的番茄韧皮细胞必须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的过程才能形成植物体A的幼苗,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植物组织培养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激素)、温度和光照外,还必须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
(3)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少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植物体B的基因型有YYmm 或yymm.Ⅲ过程中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YYmm  或Yymm   或yymm.
(4)在图中Ⅳ过程中,在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原生质体的融合概率大大增加,经过鉴别和筛选后,通常植物体D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根本原因是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植物体D是否可育可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C.到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物体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阅读下列有关资料.

资料1 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1,据图回答问题(1)(2).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代谢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图中糖分解过程进行的场所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有①③④(填序号),酵母菌能进行的糖分解代谢过程有①②③(填序号);人由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机体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①②(填序号).
(2)人(还有鸟类和哺乳类)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的维持与细胞呼吸有什么关系?细胞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中有很大的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资料2 如图2所示,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3)图甲的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W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中曲线上的X点将向下移动,Y点将向左移动.
(4)在图乙装置的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隔热装置(假设其对透光性无影响)则可用于探究光照强度(或光质)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若实验中每隔15min加大一次广口瓶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与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光照强度变小或广口瓶中的CO2含量降低,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O2释放量减小,气泡产生速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增强
B.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C.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D.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关于人体水、无机盐平衡调节活动中,正确说法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
B.该原理解释了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产生了渴觉现象
C.该原理属于负反馈调节
D.该原理可以解释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激发饮水行为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表示病原体A(抗原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图中a~d表示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的是细胞甲、细胞丙、抗体.
(2)图中d过程能阻止病原体A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若该抗体同时会攻击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将会使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这种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3)图中a过程显示细胞甲(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抗原A的刺激,而不能接受抗原B的刺激.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抗原只刺激特定的B淋巴细胞,而不作用其他的B淋巴细胞.(提示:如果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
实验材料:多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
给小白鼠注射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再给小白鼠注射等量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再给该小白鼠注射等量乙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4)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靶细胞刺激记忆细胞产生效应T细胞,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的实验组的pH就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
B.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准确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