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图甲:根据A与D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A的箭头最多,可知A是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由B、C、D的箭头关系可知,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图乙:该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植物→鼠→蛇;植物→昆虫→蛙→蛇.
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关系: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
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解答 解:(1)图乙中的生物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故对应图甲中的B、D;①是光合作用,③是呼吸作用,在①、③过程中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3)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N+R.
(4)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至少消耗需要考虑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frac{4}{5}$)÷20%÷20%=20kg,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frac{1}{5}$)÷20%÷20%÷20%=25kg,因此蛇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45kg.同理,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frac{1}{5}$,则蛇每增加1kg体重,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frac{1}{5}$)÷20%÷20%=5kg,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frac{4}{5}$)÷20%÷20%÷20%=100kg,则因此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105kg.则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frac{45}{105}$=$\frac{3}{7}$.
(5)该草原虽说发生火灾,但土壤中仍存有植物的根系、繁殖体等,故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次生演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6)分析图丙可知b和c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c又均能以a为食,所以又存在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除图乙所示外,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若b消失,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变短,能量消耗减少,所以物种c的数量应增加.
(7)青蛙只能捕食移动的昆虫,这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可以通过放养青蛙有效防治害虫,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BD CO2
(2)样方法
(3)N+R
(4)45 $\frac{3}{7}$
(5)次生演替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6)捕食和竞争 增加
(7)行为 调节种间关系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期中生物选修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B.都能产生与靶细胞结合的效应细胞
C.参与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的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细胞中具两层膜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和细胞核
B.线粒体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线粒体和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 |
B. | 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 |
C. | 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 |
D. | 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原基因表达后将使人体产生对麻风杆菌的记忆能力,使真正的麻风杆菌入侵人体时迅速被消灭 | |
B. | 其免疫原理与被疯狗咬伤后注射抗病毒血清的原理相同 | |
C. | 我们也可以将其相应的抗体基因片段导入蔬菜细胞内表达,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该种免疫力 | |
D. | 相应的浆细胞与麻风杆菌结合后,能够抑制其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 |
B. |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 |
C. |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 | |
D. | 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