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孟德尔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③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⑤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⑥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⑦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⑧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A.②⑤⑧B.③⑤C.③⑤⑥D.③⑤⑥⑧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 解:①孟德尔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①正确;
②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②正确;
③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③错误;
④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④正确;
⑤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⑤错误;
⑥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⑥正确;
⑦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⑦正确;
⑧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还提出了“中心法则”,⑧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
A.皮肤血管舒张
B.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汗腺分泌增加
D.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A.0、$\frac{1}{4}$B.$\frac{1}{2}$、$\frac{1}{8}$C.0、$\frac{1}{8}$D.$\frac{1}{2}$、$\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为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拟核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可使正常人成为HIV感染者
⑥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④⑤⑥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
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A.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食物的量决定
B.组1中,如容器中培养液为40mL,则第40天乙种动物的密度为15只/mL
C.综合分析可知曲线A和B均代表的是甲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D.组3中,乙种与丙种动物对应的曲线为D和E,表现出垂直分层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⑥过程主要发生在被感染的细胞中
B.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时,机体内不存在④过程
C.该图主要表示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过程
D.能特异性识别X的细胞或物质有a、b、c、d、e、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不同细胞分泌物的方式有差异.分泌物形成后,如果随即被排出细胞,这种方式称为连续分泌;如果先在分泌颗粒中贮存一段时间,待有相关“信号”刺激影响时再分泌到细胞外,称为不连续分泌.如图表示几种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据图回答:
(1)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生物
膜是细胞膜.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场所是[②]核糖体,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3)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细胞中进行追踪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分泌蛋白是按照③-④-⑤(用序号和箭头填空)方向运输的,这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也是既紧密联系又协调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两重性.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促进,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F或D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使用浓度过高,杀死了作物.
(2)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的标识是平均生根数;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2~6之间.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实验条件;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5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种膜不是生物膜的是(  )
A.细胞核膜B.鼻腔黏膜C.内质网膜D.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