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之,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单独侵染细菌,再作观察并分析 |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 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 |
C
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如果要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单独侵染细菌,再作观察并分析,故A正确。噬菌体DNA进入细菌,起到遗传物质作用,病毒无法独立代谢,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故B正确。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C错。DNA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两条链一旦复制。就分开到2个子代DNA,无论复制几次,子代始终有2个DNA分别含有亲代DNA的一条链,故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2/2N,即,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分子基础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链分离 |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
C.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
D.配对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正常情况下,下列四个图若改变自变量或因变量,则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的是( )
A.图①将“光照强度” 改为“温度” |
B.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 |
C.图③将“有丝分裂各时期”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 |
D.图④将“酶活性”改为“反应物浓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
B.破坏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可能会使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受阻 |
C.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一般不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
D.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但各细胞中的核酸应是一样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对等位基因 |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与性别的决定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发挥作用后会失活 |
B.下丘脑产生的某种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可使人产生渴觉 |
C.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 |
D.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某些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B.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是先有人预测而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 |
C.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Y染色体 |
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正好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