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C段出现染色体
B.DE段,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C.AC段有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D.CD段的形成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表示间期(G1期),BC表示间期(S期),正在进行DNA的复制;CD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末期.

解答 解:A、BC段表示间期DNA复制,CD段出现染色体,A错误;
B、CD段的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错误;
C、AC段表示间期,有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CD段的形成原因是DNA复制,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陕西西安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稳定性与⑤有关

B.④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DNA连接酶可催化⑦键形成

D.加热可以断开⑤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陕西西安市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1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育种工作者还利用番茄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如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②的技术是 ,在此之前使用 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过程③原生质体经过 再生,与此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为“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 倍体植株。

(4)如果形成c细胞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植株f的处理方法是

(5)若杂种植株在有丝分裂在过程中,仅保留番茄的染色体而马铃薯的染色体会不断丢失,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番茄和马铃薯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3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4棵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多选)

(6)图2 Ⅰ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 技术。

(7)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培育植物体B的方法(Ⅱ)称为 。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细胞A为两两融合细胞,写出具体的基因型。)

(8)三种育种得到的植物体A、B、C中一定为纯合体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陕西西安市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研究者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兔(螺类的一种)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缩,导致喷水管和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兔,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对海兔为伤害性刺激),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腮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图.请分析并回答:

( 1)图示中参与缩腮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2个.
(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测量指标及现象
连续电刺激部位
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电位变化持续产生持续产生
运动神经元电位变化逐渐减弱逐渐减弱持续产生
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逐渐减弱一直正常
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变化是外正内负→外负内正.表中“?”处应填写不产生,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图中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甲显示了脑、脊髓及手臂上的神经位置关系,图乙是有关体温调节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的①、②、③、④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四个可能位点.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手能动但却没有感觉,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①.
(2)若在图甲中③处给一适宜刺激,③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局部电流.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否属于反射?不属于(属于或不属于).为什么?没有经历完整反射弧.
(3)图乙中,a、b为突触.图乙中显示的效应器有D.(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B.f       C.皮肤       D.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f
(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可以切除胸腺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从而使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进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血球计数板是微生物计数的常用工具,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图示是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的镜检结果,如果中方格内的大肠杆菌数刚好是五点取样平均数,则1mL该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约为(  )
A.4×109B.4×108C.4×107D.4×1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无机盐不参与下列哪种物质的组成(  )
A.血红蛋白B.纤维素C.磷脂D.叶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B.一个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C.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
D.地理隔离的形成,标志着产生了新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