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如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
A             B
线粒体
C             D
酵母菌
E             F
葡萄糖-+-+++
丙酮酸+-+---
氧气+-+-+-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E,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F,根据试管B、D、F 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中,鉴定CO2、酒精相关的试剂及颜色变化分别是C
A.重铬酸钾溶液和浓硫酸--橙黄色   澄清石灰水--白色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蓝色       澄清石灰水--白色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黄色    重铬酸钾溶液和浓硫酸--灰绿色
D.重铬酸钾溶液和浓硫酸--灰绿色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黄色
(3)如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面叙述正确的是C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分析 1、由表格可知,A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试管中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D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
2、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解答 解:(1)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即E试管)能产生CO2和H2O,故E试管能产生CO2和H2O;线粒体能利用丙酮酸,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故C试管也能产生CO2和H2O;酒精是在无氧情况下,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因此会产生酒精的是B、F;若要研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试验,因此通过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判断.
(2)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3)A、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D、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即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1)C、E        B、F        B、D、F
(2)C
(3)C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装置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①所示为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的原始生殖细胞,图②、图③为该动物体内正在分裂的细胞,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或8条
B.②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其子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C.③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可能会发生A与a、B与b的分离
D.①细胞有丝分裂时,会发生A与B、a与b或A与b、a与B的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
A.细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细胞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
B.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植株的遗传物质
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
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登革热病毒可通过伊蚊叮咬传染给人,人们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登革热的传播.请回答:
(1)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或体温调节)中枢,最后会导致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试分析原因: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
(2)人体首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会产生prM抗体,参与该抗体产生过程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B细胞、浆细胞;prM抗体会在患者再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帮助病毒感染更多细胞,加重症状,据此推测研究登革热疫苗的基本思路是:疫苗既能防御登革热又需避免机体产生prM抗体.
(3)长期使用杀虫剂灭蚊容易出现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答两点)等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J”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S”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
(4)在研究种群数量时,需要调查种群密度.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水与结合水之比可作为衡量细胞代谢强弱的指标
B.自由水的含量与细胞内蛋白质等亲水性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C.自由水可转化为结合水,反之则不然
D.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若1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脊髓属于2、吞噬细胞属于3、溶菌酶属于4
B.若1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2表示被动运输、3表示主动运输、4表示胞吞胞吐作用
C.若1表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2是单基因遗传病、3是多基因遗传病、4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若1表示核苷酸的组成,2是核糖、3是磷酸、4是含氮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B.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C.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如图所示途径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
(2)当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局部电流)形式沿着传人神经传导,并在突触处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3)过程②中下丘脑通过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该物质会引起肾上腺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最终引起肾上腺素增多.
(4)在寒冷环境中待的时间过久,机体对葡萄糖的消耗量会增多,为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血液中随之增加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