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拟南芥由于其植株小、结实多、生命周期短、基因组简单、遗传操作简便,近四十年来由田野里不起眼的小草成为植物研究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如图甲、乙是拟南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H2O、CO2消耗的场所分别是类囊体膜(叶绿体基粒)、叶绿体基质,乙图中H2O、CO2分别产生于第③阶段、第②阶段(填图中序号).
(2)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相比,乙图特有的步骤是②③(填序号),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产物是乳酸.
(3)根据上图写出根吸收无机盐离子所需能量的形成过程:
光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用于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能量.
(4)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丙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①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集中在0.2~0.6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释放量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大约是2.4~2.8μmol CO2.m-2s-1
②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RuBP,可利用14C同位素示踪(同位素示踪、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探究.

分析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3、分析图甲:Ⅰ代表[H],Ⅱ代表氧气,Ⅲ代表二氧化碳,Ⅳ代表葡萄糖,Ⅴ代表[H],Ⅵ代表氧气,VII代表二氧化碳.
4、分析图乙:①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5、分析图丙:拟南芥在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达到最大值,黑暗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

解答 解:(1)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二氧化碳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图乙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水是在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在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
(2)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故有氧呼吸特有的步骤是②③,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根吸收无机盐离子所需能量的来源过程:光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用于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能量.
(4)①据图分析,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CO2吸收量在0.2~0.6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拟南芥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CO2释放量达到2.2μmol•m-2•s-1.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0.2~0.6)+2.2=2.4~2.8μmolCO2•m-2•s-1
②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的来源与去向可以采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膜(叶绿体基粒)  叶绿体基质    ③②
(2)②③乳酸
(3)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稳定、活跃不写也正确)
(4)①释放量  2.4~2.8
14C同位素示踪(同位素示踪、同位素标记)

点评 本题是知识点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暗反应的反应物以及产物的考查,结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关的知识点并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图解过程或者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的有关方程式清楚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理解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C(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B、E(填标号).
(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所示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图a、d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若b表示单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溶酶体和细胞核
D.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frac{1}{2}$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原核生物,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质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嗜盐菌不存在线粒体,加入呼吸抑制剂不影响菌紫质的合成
B.菌紫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等色素分子类似
C.嗜盐菌的能量转化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D.嗜盐菌的核膜为双层膜,外膜上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DNA的说怯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B.转录时,以DNA解旋后的两条链为模板
C.DNA复制后,亲代DNA的两条链将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中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主要组成元素是(  )
A.碳元素B.氢元素C.氧元素D.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脂肪的鉴定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C.使用斐林试剂时最好是现配现用
D.加斐林试剂时先加A液NaOH,后加B液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该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失去3 个水分子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脱水缩合,其中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
(2)图中③对应的结构名称肽键
(3)各个氨基酸的区别就在于R基团 的不同,图中表示该基团编号是②④⑥⑧.
(4)该化合物含有2 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5)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4a-54.
(6)蛋白质结构多样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的空间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