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如图所示中A、B、C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植物,理由是a.具细胞壁,b.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后,判断依据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成的两组子染色体分别两极移动.
(2)B图细胞染色体数目是8条,DNA分子8个.该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4条.
(3)C图处于分裂前期.该图下一时期细胞的变化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分析 分析题图:
A细胞有细胞壁,分裂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细胞是动物细胞,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细胞是植物细胞,特点是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解答 解:(1)图A细胞没有中心体,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且有细胞壁,表示植物细胞.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成的两组子染色体分别两极移动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B图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没有染色单体.该细胞含有条8染色体,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0条,该种类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4条.其子细胞有4条染色体.
(3)C细胞是植物细胞,特点是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该图下一时期是中期,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
故答案为:
(1)植物   具细胞壁     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   后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成的两组子染色体分别两极移动
(2)8  8  4    
(3)前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天水秦安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高浓度食盐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

A.由于食盐中氯有杀菌作用

B. 由于高浓度食盐溶液的水分不足,以致细胞不能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脱水而死亡

D.由于食盐是中性,不适于细菌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可乐饮料,进入胃中B.口服治疗感冒的药片
C.精子进入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结合D.肌肉注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MstⅡ是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它总是在CCTGAGG的碱基序列中切断DNA.下图显示用MstⅡ处理后的突变型β血红蛋白基因片段.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β血红蛋白发生基因突变,使某一处CCTGAGG突变为CCTGTG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MstⅡ酶进行基因诊断,该过程是在细胞外进行的
B.将MstⅡ酶用于基因诊断,若产生4个DNA片段,则β血红蛋白基因是正常的
C.在起初的正常β血红蛋白基因中有4个CCTGAGG序列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MstⅡ酶的识别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表示对枪乌贼的巨大轴突进行的化学刺激实验结果.图示显示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变化所发生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膜电位变化达到阈电位并不是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必要条件
B.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C.在阈下刺激作用下,细胞膜上依然有离子的跨膜运输
D.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神经纤维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表示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
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D.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草原上布氏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c点和d点时,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B.据图可知,a、b两点布氏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C.在od范围内,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D.布氏田鼠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凹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回答:

(1)图甲细胞③的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细胞②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分裂的后期,具有同源染色体2对,染色单体8条.
(2)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a.图甲中细胞③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2、0、2.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若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44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36个四分体.
(5)在图丁中画出图甲①的下一个时期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鲁宾卡门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其实验思路是设法将H2O和CO2的氧区分开来研究.下列实验中与这个实验目的和思想相似的有(  )
①验证镁离子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②两种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③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④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⑤达尔文研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 ⑥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A.2个B.3个C.4个D.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