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组成玉米和人体最基本的元素是(  )
A.OB.NC.PD.C

分析 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P、S是组成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而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也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核心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解答 解:A、O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但不是最基本元素,A错误;
B、N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但不是最基本元素,B错误;
C、P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不是最基本元素,C错误;
D、C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基本元素及最基本元素,明确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分析回答:

(1)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2)图中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原生质层.
(3)当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时中液体的颜色变变浅,的体积变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省沙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

(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_关系。紫茎泽兰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_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每年仍然不可避兔地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一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①环节培养产酶微生物时,配制好的培养基培养前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2)②环节获得酶液时,需要先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并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筛选,选择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
(3)④环节接种微生物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目的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对无菌操作时用到的玻璃器皿要用干热灭菌方法彻底灭菌.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酵母菌,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 t1~t2与图2中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
B.图2中 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图1和图2中 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
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型和J型增长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为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取若干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相同时间,然后逐一测量长度,实验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一、实验二),结果如图.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为0.1 mg/L时两组数据偏差较大,对推导结论有干扰,应舍弃
B.两次实验结果有明显差异,原因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当浓度大于10 mg/L时,生长素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且抑制越来越强
D.要确定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0.1~10 mg/L之间减小浓度梯度继续分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
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
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
A.可用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存活数画出其存活曲线
B.该种群的幼龄个体死亡率最高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再光照 1h(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表结果:
组别1234
温度/℃272829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的1h时间内,第2组植物合成葡萄糖总量为7mg
B.光照的1h时间内,第1、2、3组植物吸收的CO2量相等
C.光照的1h时间内,四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该植物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八市高三4月质量检测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定范围内,下列各项不符合如图所示曲线变化的是( )

A.随反应温度不断升高,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

B.随种群密度不断增大,某植物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

C.随光照强度不断增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D.随生长素浓度不断增大,某植物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