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丰富度(种) |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 |
次生杂木林 | 55 | 11.51 |
灌丛 | 51 | 16.36 |
农田 | 21 | 3.94 |
人工马尾松林 | 23 | 14.39 |
分析 1、分析题意和表格数据可知:在次生杂木林、灌丛中,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较高,原因是次生杂木林、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空间(栖息环境);在农田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最低,原因是营养结构最简单.
2、分析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可知,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故甲为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
3、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 解:(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增多.次生杂木林、灌丛、农田及人工马尾林等的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结构最简单,物种数量少,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空间(栖息环境).
(3)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分析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可知,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故甲为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甲乙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水平
(2)营养结构最简单 食物或栖息空间
(3)出生率和死亡率
(4)乙 反馈调节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平凉庄浪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D.藻类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B. | 1号和4号肯定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 |
C. | 6号和7号所生的女儿不会患该遗传病 | |
D. | 若3号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对照组 | - | 错误次数 | 到达平台所需时间/s |
8.76 | 22.7 | ||
实验组 | 向海马区注射0.5mmol/L的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pL | 36.23 | 24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贵州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9分)下图是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结构甲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物质b表示________,图中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2)c控制d形成的过程一定消耗的有机物是_______,d控制e形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寒冷时甲通过分泌a促进乙释放b,进一步促进丙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_______(填图中标号)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4)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__________。在体温调节中枢的突触中,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 |
B. | 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与液泡有关 | |
C. | 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 |
D. | 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但细胞膜却是细胞的边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转录时一个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 |
B. | 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 |
C. |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 |
D. | 基因突变并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