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2组实验证明加热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 |
B. | 1组与3组、1组与4组中只有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 |
C. | 1、4组对比,加入肝脏研磨液后反应加快,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 |
D. | 图示FeCl3只有两滴,反应现象不明显,因此应该再加大其用量 |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分析,先分析题图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解答 解:A、加热可以为分子提供能量,并没有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分析题图实验可知,1号与3号,1号与4号的单一变量是有无加催化剂,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B正确;
C、1、4组变量是:是否具有肝脏研磨液,1、4组对比,加入肝脏研磨液后反应加快,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错误;
D、图示FeCl3两滴,所含的Fe3+离子是两滴20%肝脏研磨液中酶分子的好多倍,之所以反应现象不明显,是因为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不如酶显著,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对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判断,分析对照实验,加热能提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原理,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变量和对照实验的分析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 |
B. | 为人类研制的全营养液可能没有氨基酸 | |
C. | 植物吸收的NH4+或NO3-是它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 |
D. | 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基因不同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膜的结构模型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 |
B. | 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 |
C. | 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 | |
D. | 生物膜区别于半透膜的特性是有选择透过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 | |
B. | 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化学信息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 | |
C. |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 |
D. | 植物间也存在信息的传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丙和丁,其遗传物质主要的是DN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甲和丁 | |
B. | 甲细胞发生水光解的场所是叶绿体 | |
C. | 与乙细胞相比,甲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叶绿体;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丙和丁细胞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
D. |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甲细胞,可获得分离的原生质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细胞器 | 蛋白质(%) | 脂质(%) | 核酸(%) |
甲 | 67 | 28 | 少量 |
乙 | 59 | 40 | 0 |
丙 | 39 | 0 | 5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细胞可处于图乙CE段中的某个时期 | |
B. | 图乙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 |
C. |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①②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 |
D. | 图甲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1个染色体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