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G1期时,DNA聚合酶可在核糖体上大量合成 | |
B. | 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 |
C. | 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以看到 | |
D. | 在添加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可能缩短细胞周期 |
分析 1、分裂间期的变化
时期 | 主要时间 | 发生部位 |
G1期 | 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RNA和其他分子;细胞器可能复制;准备物质、能量和酶 | 细胞质 |
S期 | DNA分子进行自我复制;动物细胞进行新的中心粒装配 | 细胞质、细胞核 |
G2期 | 与G1期相似,但产生分子数量少;合成有丝分裂的引发物质 | 细胞质 |
解答 解:A、G1期时,DNA聚合酶可在核糖体上大量合成,A正确;
B、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增加,B错误;
C、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以看到,C正确;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在添加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可能缩短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
实验 处理 | CO2缓冲液 | 加入 | 加入 | 加入 | 加入 |
不同光质相同强度下光照一段时间 | 红光 | 蓝光 | 紫光 | 绿光 | |
酒精脱色后碘液染色 | + | + | + | + |
A. | ①④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 | |
B. |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 |
C.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 | |
D. | 一个湖泊演替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
① | 淀粉溶液2mL | 蔗糖溶液2mL |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
② | 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③ | 将c导入a,将d导入b | |||
④ | 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⑤ |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溶液2mL | |||
⑥ | 37℃恒温水浴2min | |||
⑦ |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
A. | 可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一碘化钾溶液 | |
B. | 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 | |
C. | ⑥的温度设置有错误 | |
D. | 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活体转化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 |
B. | 加热杀死的S型菌冷却后其DNA仍能起作用 | |
C. | 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后全部转变为S型菌 | |
D. | R型菌与S型菌的DNA作用下转变为S型菌,这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4}$和1 | B. | $\frac{3}{4}$和0 | C. | $\frac{1}{4}$和0 | D. | $\frac{3}{4}$和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南省许昌市等三校高一上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德州期中)“获得细胞蛋白质详图”是2005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科学家揭示出的电压控制的钾通道,是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分辨率的分子图象.这些通道是负责钾离子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是继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成果后,又一个关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
A.免疫功能
B.识别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