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家兔睾丸中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细胞分裂前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每个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都进行联会
C.每个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都分离
D.每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中都含性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入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
A.Ⅰ;Ⅰ B.Ⅱ-1;Ⅰ
C.Ⅱ-1或Ⅰ;Ⅰ D.Ⅱ-1;Ⅱ-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入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D.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入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脑缺氧、心缺血、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家淮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通过调控这种酶的合成,就可以调控细胞的死亡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坏死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一些细胞的坏死对人体也有益处,比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死亡
C.抑制RIP3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急性胰腺炎起治疗、防御的作用
D.在人体的癌细胞中,也可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入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分析、观察,获得的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仁 | 光合色素 | 叶绿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 核糖体 | 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 |
甲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乙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丙 | √ | √ | √ |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
丁 | √ | √ | √ |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
上述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
①衣藻 ②硝化细菌 ③乳酸菌 ④光合细菌 ⑤蛔虫 ⑥水稻
A.②⑤⑥① B.①⑤④⑥ C.①④⑤⑥ D.④⑤①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9月期初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发现,让多对黄鼠交配,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鼠的黑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C.子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黄鼠与黑鼠交配,任一代中黄鼠都约占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9月期初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一个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过程发生了
A.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未分离
C.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未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暑假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
B.染色体变异时DNA分子的结构不一定改变
C.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D.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值为1或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