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为了探究某植物幼苗向光生长是上述何种原因引起,某同学做了如图实验.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
①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②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④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向光生长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生长素因单侧光照射而分布不均匀,二是生长抑制物分布不均匀.如果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则说明弯曲生长与抑制物有关,原因可以确定;如果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说明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分布有关,但无法确定抑制物是否发挥作用.

解答 解:①②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完全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只能说明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分布有关,但不能确定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是否发挥作用,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是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及植物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①,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效应器,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图乙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该结构由高尔基体(细胞器)形成.1中物质是神经递质.
(3)假如图丙中的Y来自图甲中的A,图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兴奋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5)只破坏图甲中的结构③,利用电刺激设备和电位,测量仪,通过观察⑤的反应,如何判断②和④在反射弧中的功能刺激②,⑤没有反应,但在A处能测到电位变化,说明②具有传入功能;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但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所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应用限制酶Ⅰ切割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后形成的黏性末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连接.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相同.
(3)在过程③中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CaCl2溶液进行处理,以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容易进入受体细胞.
(4)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得到如图a所示的结果(圆点表示菌落),

该结果说明能够生长的大肠杆菌中已导入了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反之则没有导入;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a上,使绒布表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圆圈表示与图a中培养基上对照无菌落的位置).与图b圆圈相对应的图a中的菌落表现型是抗氨苄青霉素而不抗四环素,这些大肠杆菌中导入了重组质粒.
(5)人体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体内成功表达是因为二者共用一套密码子.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后表达的过程是生长激素基因→mRNA→生长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下列有关“蚕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蚕丝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B.蚕丝的形成过程一定有水产生
C.蚕丝服装可以用热水浸泡
D.蚕丝中一定含有化学元素C、H、O、N、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后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stackrel{取下并放入}{→}$培养基中培养$\stackrel{A}{→}$B$\stackrel{再分化}{→}$胚状体→植物体
材料二;$\left.\begin{array}{l}{植物细胞a→c}\\{植物细胞b→D}\end{array}\right\}$$→_{再生细胞壁}^{融合}$杂种细胞$\stackrel{细胞分裂}{→}$…
(1)写出以下过程或结构的名称
A脱分化;B愈伤组织;C原生质体a;D原生质体b
(2)材料2中在获得杂种细胞的容器中还有其他几种细胞?4.
(3)再分化需要(需要或者不需要)光照.
(4)名贵花卉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株的C.
A.茎尖B.子房壁C.花粉粒D.叶片
(5)将某种植物的一块组织通过培养得到一株完整的植株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6)在进行作物脱毒时,目前常采用植物的茎尖或根尖进行组织培养.
(7)材料二中由植物细胞a→C过程使用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酶,其原理是酶具有专一性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及细胞中ATP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上升、下降、上升B.下降、上升、上升C.下降、上升、下降D.上升、下降、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D控制豌豆的高茎性状,d控制矮茎性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D和d的雄配子比例为1:1
B.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1:1
C.基因型为Dd的个体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1:1
D.基因型为dd的个体与DD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都是D控制的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人体感染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如图是埃博拉病毒入侵后人体启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E的名称分别是浆细胞、效应T细胞.与A细胞相比,B细胞内显著增多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E与F表面的结构受体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2)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39℃,此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其中与产热直接相关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写出两种),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中.
(3)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痊愈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
①从埃博拉病毒的角度分析,埃博拉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
②从该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体内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