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现有甲、乙两个取自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已知甲、乙两细胞染色体数相等,且甲细胞中核DNA含量为乙细胞的二倍,下列关于甲、乙两细胞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甲细胞均等分裂,则该个体为雄性;若乙细胞不均等分裂,则该个体为雌性
B.甲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乙细胞中此比例为1:1
C.甲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只有一个
D.甲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

分析 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为4n、2n、2n,DNA数分别为4n、4n、2n.
“甲、乙两细胞染色体数相等,且甲细胞中核DNA含量为乙细胞的二倍”,说明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A、由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若甲细胞均等分裂,则该个体为雄性;若乙细胞不均等分裂,则该个体为雌性,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因此细胞中此比例为1:1,B正确;
C、两个时期的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错误;
D、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该时期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分裂完成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甲和乙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并根据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各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对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A.若用甲基绿单独给细胞染色,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会呈现绿色
B.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C.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D.鉴定还原糖时,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分泌到内环境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
C.甘油进入细胞的速率与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无关
D.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2016年日本动物学家培育出转基因“绿光猴”,其培育过程为:将能编码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嵌入长尾猴的卵子中,使其受精,所生下的小猴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就成了全身发绿的“绿光猴”.请据此问答下列问题:
(1)如果对已有的荧光蛋白基因进行大量扩增,需要用PCR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DNA复制,这项技术需要用到耐高温的DNA聚合(Taq酶)酶,该酶需从引物的未端开始催化子链的延伸.
(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需要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之后,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其导入到长尾猕猴的卵子中.
(3)受精卵在体外培育成早期胚胎(桑椹胚)后再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将其导入到受体猕猴的子宫中继续发育,检测所出生的猕猴是否为“绿光猴”通常用紫外线照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
B.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D.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
(1)HIV是一种RNA病毒,与人体正常细胞中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相比,被HIV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特有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是逆转录(RNA→DNA).
(2)HIV主要感染T(淋巴)细胞(填细胞名称),该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功能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3)HIV进入人体后,大多数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其特有的抗原,进而引发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感染HIV初期,患者会表现出口渴,发热等症状,原因可能是HIV一方面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并传递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引起人体产热增加.
(4)AIDS患者进入发病期后,几乎丧失全部免疫能力,其直接死因往往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这体现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各反应阶段均生成少量ATP
B.运动时肌肉细胞中ATP的消耗速率远高于其合成速率
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消耗[H]过程伴随着ATP含量增加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常伴随着ATP的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2016年9月研究人员发现,从锥形蜗牛体内提取出的毒液有望帮助人类开发出超级速效的胰岛素.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尝试利用基因工程制造锥形蜗牛毒蛋白.在基因工程中,质粒载体作为某因工程的工具,应具有的基本条件是能够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须具有目的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基因工程中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的是T4DNA连接酶.
(2)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锥形蜗牛毒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用PCR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在用PCR技术扩增DNA时,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循环多次.
(3)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需要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获得的锥形蜗牛毒蛋白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大肠杆菌中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未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包括了①和②过程

B.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C.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D.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