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如图表示某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其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饲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B.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D.进食--胰岛素

分析 据图分析,环境变化后,激素或者种群数量增加.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解答 解:A、饲喂甲状腺激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A错误.
B、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减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B正确.
C、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
D、进食后,血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为素材,考查激素调节和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I、Ⅱ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芽和根的生理作用
B.植物水平放置,若茎近地侧浓度为d,则远地侧为c
C.植物水平放置,若根近地侧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D.单侧光下,若胚芽鞘向光侧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为人在恐惧时体内发生的生理变化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a与肝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在调节血糖含量时,与激素a相拮抗的激素是胰岛素.
(2)图中的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激素a作用于突触b后膜上的受体使心跳加速,但恐惧消除后心跳又恢复正常,据此可推测:激素a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很快失去作用,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或相对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状态).
(3)下丘脑合成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能促进垂体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又促进激素c的分泌.当血液中激素c含量增高时,ACTH的合成受抑制,垂体对CRF的反应减弱.这体现了激素c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4)研究发现,激素c过量能抑制T淋巴(或T)细胞对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进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导致免疫力下降.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使红细胞破裂,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兴趣小组将该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甲中的a点,此时植物细胞内直接影响室内的CO2浓度的生命活动是有氧呼吸(呼吸作用).该过程的反应总式是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6H2O+能量.
②在光照强度大于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d点之后,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温度.
③若图甲曲线表示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向右移动.
④由图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h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f、h,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发生的变化是减少.
(2)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等.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实验步骤:
①取新鲜肝脏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为单个细胞.并通过差速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提取液(基质都保持生物活性),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②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在适宜条件保温.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向A、B试管加入等量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与分析:
④若观察到A试管出现浑浊,B试管不出现浑浊的现象.
可得出结论: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若观察到A试管不出现浑浊,B试管出现浑浊现象
可得出结论: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1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O2量与O2量的变化情况,图2为两种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1)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需要的氧来自细胞外(填“细胞内”或“细胞外”),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当光照强度为b时,图2中发生的气体交换过程有2、3、4、6(填图中序号),该状态下植物不能(填能或不能)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分析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表示脱氧核糖,C表示含氮碱基,E表示基因.
(2)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D.图中E和F的关系是E是有遗传效应的F的片段.
(3)图中F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H.
(4)一个H含有1或2个F,一个F含有多个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淄博校级期中)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l:1:l,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德州期中)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C.两实验都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

D.前者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后者采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对于如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表示转录过程
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   
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⑤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⑥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