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图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自交,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frac{2}{3}$.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Ⅱ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C组,原因是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通过矮杆抗病Ⅱ进一步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小麦幼苗.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00%.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显性)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原因是环境引起的不遗传变异还是隐性突变.(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方法: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
如果后代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杆=3:1,则矮杆性状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
如果后代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仍是高杆,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方法A应为杂交育种;方法B为花药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方法C为诱变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1)A组所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它的可操作性最强,但育种周期最长,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自交,F2矮秆抗病植株(1ttRR、2ttRr)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frac{2}{3}$.
(2)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Ⅱ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长得弱小,高度不育.
(3)A、B、C三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C组,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使得有利变异往往不多,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4)矮秆抗病II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的二倍体.
(5)探究出现矮杆小麦的原因可用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故答案为:
(1)自交    $\frac{2}{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小麦幼苗   100%
(5)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
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杆=3:1      矮杆性状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
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仍是高杆       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点评 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了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蛙的某个反射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刺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B,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而E无反应.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图中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图中所示的突触,其结构应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写出神经冲动在该反射弧中的完整传导方向(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E→D→C→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黔东南州加榜地区,有成片美丽的梯田,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稻螟虫和蝗虫是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黄雀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可以捕食稻螟虫和蝗虫,也常常会以水稻种子为食.
(1)上述生物之间形成了3条食物链,在该生态系统中黄雀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若黄雀摄入含X焦能量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填生态系统成分),另一部分被黄雀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据此可知流入黄雀这个营养级的能量是小于(大于/等于/小于)X焦.若要使黄雀的种群数量快速增长,黄雀最好更多以水稻(填题目所给的生物名称)为食.
(2)调查黄雀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
(3)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分子两条链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目前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不定向性B.可逆性C.随机性D.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表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②③.
(2)A这种细胞的名称是效应T细胞.B这种物质的名称是抗体.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被特异性结合而被灭活,最后由吞噬细胞清除.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a~b段,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λ大于1
B.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不会呈现“S”型增长曲线
C.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F2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下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1表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代表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l中,过程①的H2O产生于 (场所),该植物细胞处于图2中A点时,产生[H]的部位是

(2)光照过强、高温或干旱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此时C3的生成速率会

(填“增大”或“降低”)。

(3)当植物细胞发生图1中的过程③时,此时的光照强度可对应图2的____(填“OB段”、“OD段”或“BD段”),此区段内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实际产生量为 (用图中符号表示),图2中当光照强度处于OD之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用图中符号表示)。

(4)若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和30℃,当环境温度由25℃升高到30℃时,图2中B、C两点的变化情况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发现,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高尔基体参与该酶的加工和修饰

B.细胞坏死常会引起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

C.RIP3的活性由RIP3基因决定

D.癌细胞没有合成RIP3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