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红绿色盲和蓝色盲,下图为某岛一家族系谱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蓝色盲属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11号和12号生一个患一种病男孩的概率为1/4
C. 15号致病基因来自1号个体
D. 15号个体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最多含有2个与色盲有关的致病基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种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B. 遗传病患者都携带致病基因
C. 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 环境因素对苯丙酮尿症的影响要大于青少年型糖尿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慈溪中学效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生长素类似物IBA对某植物插枝生根的作用,获得了下表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0-10mol/L
B.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IBA浓度
C. 插枝上侧芽的数目会影响实验结果
D. 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应该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贵州省招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某草原生态系统经若干年后形成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对该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逐渐复杂
B.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坏境资源的能力
D. 该过程是生物群落和坏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已知青蒿素,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挥发;而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挥发。根据生物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时,应采用萃取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并且通常在提取前将黄花蒿茎叶进行_________和干燥,以提高效率;干燥过程应控制好________和时间,以防止青蒿素分解。
(2)提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加热以防止燃烧、爆炸;所得液体浓缩前需进行_________。
(3)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简便易行的提取方法是水蒸气蒸馏中的_________法,在提取过程中分别加入NaCl(目的是____________)、Na2SO4;要提高玫瑰精油的产品质量,应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损坏胰岛B细胞的高尔基体不利于胰岛素的分泌
B. 胰岛B细胞的代谢中心是细胞核
C. 胰岛B细胞的生长提高了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
D. 胰岛素B细胞表面没有胰岛素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Ⅳ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不能确定
B. 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0
C. 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Ⅲ3的基因型一定是XHXh
D. 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4+XY;基因检测结果与Ⅲ2相同,由此建议Ⅲ3终止妊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可以是
A. 1个RNA分子 B. 1个DNA分子
C. DNA分子的一条链 D. 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一部位的细胞可能含多种不同的植物激素,共同配合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B. 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可能是因为其诱导了乙烯的合成
C.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D. 油菜开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以减少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