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图1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图2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①、②、③、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结构中涉及到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2)图2中表示感受器的是①(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此时神经纤维上兴奋区域的离子跨膜运输为协助扩散.
(3)若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3.推断该化学物质的作用机理是C
A.抑制细胞呼吸         B.降低Na+的通透性
C.降低K+的通透性      D.增大Na+的通透性
(4)从图1可知,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树突,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息传递功能相适应.
(5)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⑤的数量将增加(填“增加”或“减少”).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⑤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6)“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有(填“有”或“无”)感觉.
(7)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阻断了②(填图中的序号)的兴奋传导.

分析 图1结构中涉及到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其中A是轴突(神经纤维),B是树突,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树突,使神经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
图2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神经中枢(突触).静息时,膜电位是内负外正,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所以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负电位.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突触的数量将增加.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突触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解答 解:(1)由图1可知,图一结构中涉及到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其中A是轴突(神经纤维),B是树突.
(2)图2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神经中枢.静息时,膜电位是内负外正,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所以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负电位.此时神经纤维上兴奋区域的钠离子提供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3)由图示分析可知,添加化合物后在电刺激的作用下,由静息电位转化成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无法恢复到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为K+大量外流所致,降低K+的通透性会阻止K+外流,促使动作电位的形成,抑制静息电位的产生,故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K+的通透性,故选:C.
(4)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树突,使神经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
(5)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⑤突触的数量将增加.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突触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6)“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由于没有影响到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所以对刺激有感觉.
(7)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阻断了①感受器或②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故答案为:
(1)3   2       
(2)①由正电位→负电位
(3)C
(4)树突(或突起) 
(5)突触 增加 
(6)运动障碍   有
(7)②(同时或单独填①也可以)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坡头区校级模拟)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Na+和Cl﹣可自由透过半透膜)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

A.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

B.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把猪的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

D.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黑龙江期中)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体中都有核酸存在

B.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核酸的组成中含有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切除小狗的垂体之后,小狗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  )
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B.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抗锈病和易感锈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遗传.表是三组不同小麦品种杂交结果的数量比,请回答问题:
亲本植株F1表现型及植株数目比
组合表现型毛颖抗病毛颖易感病光颖抗病光颖易感病
毛颖抗病×毛颖抗病9331
毛颖易感病×光颖抗病1111
光颖抗病×光颖抗病0031
(1)在甲组合中,亲本均为毛颖,而F1中既有毛颖又有光颖,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中称为性状分离.
(2)根据表中组合及结果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毛颖抗锈.
(3)乙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4)丙组合F1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面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恒定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水的分解和ATP的合成.
(2)若在CO2浓度为1% 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向左移动.
(3)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14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AB和CD(用字母回答).
(4)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6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所有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
C.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防治的依据
D.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种群数量将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用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据《种艺必用》)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据《归园田居》)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据《游园不值》)
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哈尔滨校级期末)有关植物激素和类似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方法很多,如果类似物的浓度较低,可以采用浸泡法;若类似物浓度较高时候,可以采用沾蘸法

B.根向地生长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有关,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的休眠

D.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当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高,又促进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