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l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农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市五校年高一下学期联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市五校年高一下学期联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C.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市五校年高一下学期联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市五校年高一下学期联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感受器,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紊细胞感知,原因是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
(3)已如乙酣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单向 (双向/单向)的.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神经一激素).
(5)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大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肾上腺素,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鱼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背光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乙、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Y
B.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要测定果蝇基因组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需要测定Ⅱ、Ⅲ、Ⅳ、X四条染色体
D.果蝇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两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活性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如图1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氧气,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至少写2个)
(2)利用提供的U形管(如图2,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3)实验步骤:
①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