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在4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不同的化学物质和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过一段时间保温后,会产生CO2的试管是(  )
A.葡萄糖+加热杀死的细胞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线粒体D.丙酮酸+内质网

分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stackrel{酶}{→}$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stackrel{酶}{→}$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stackrel{酶}{→}$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解答 解:A、加热杀死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不会产生CO2,A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葡萄糖不能直接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因此虽然具有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但缺少反应物,不能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丙酮酸和线粒体,具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和场所,经过一段时间保温后,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有氧呼吸的场所不在内质网上进行,缺少反应场所,无二氧化碳产生,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的三个过程的场所、每个过程的反应物和产物,解题时要对有氧呼吸每个过程参与的反应物加以区分,②往往因不能正确区分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是葡萄糖还是丙酮酸而错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B.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均变小
C.自然选择过程中,通过直接选择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将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抗体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
C.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嘌呤构成的
D.细胞内各种吸能反应一般需要消耗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一下第二次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动物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A,则这个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含4A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如果转换器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标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长度或宽度(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100倍.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2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D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B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F过程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E(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A、D(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育种时间比较长,如果为缩短育种年限常采用的方法是A、B、C(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光合作用研究史上有许多经典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①卡尔文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经过不同时间的照光(数秒直至数十分钟)后,将小球藻放入沸酒精中处理,其目的是使酶失活,导致碳反应停止,从而使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碳反应的某一阶段;然后分离出各种化合物,测定其放射性.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长短来探究14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②卡尔文发现光照30秒,14C 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七碳化合物等20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14C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中,这说明二氧化碳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三磷酸甘油酸,然后由三磷酸甘油酸转变成其他化合物.
③为探究固定CO2的化合物,卡尔文改变某实验条件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停止二氧化碳供应,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RuBP.
实验二:
(2)“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强度: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
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物质和能量 的转移,见如图.在适宜光照下照射a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①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假设实验选定叶片数目为3)

②a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M)为M=MB-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英文字母bdMN(足够小)放在显微镜底下观察时,看到的图象是(  )
A.NWpbB.pqWNC.NWpqD.bd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