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 | B. | 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 | ||
C. | 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 D. |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 解: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B错误;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的意义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新课标1卷精编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诱导出苗成功率高 | B. | 培养技术操作简单 | ||
C. | 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 | D. |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些蛋白质的结构是可以直接影响生物性状的 | |
B. |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 |
C. |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
D. |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聚合酶可连接磷酸二酯键,因此可代替DNA连接酶来进行连接 | |
B. | 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用于切割外源DNA使之失效保证自身安全,是一种防御性工具 | |
C. | 基因运载体上的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耐热性 | |
D. | 运载体的作用是可以完成目的基因的转运、扩增、表达、确定在染色体上基因间的排列顺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天津卷精编版) 题型:综合题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
(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图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_______信号到_______________信号的转变。
(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调节,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_____________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